“投曉家家笑語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投曉家家笑語聲”全詩
都緣默禱胸中久,一瓣香焚喚得晴。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平江守禱晴即應時近元夕矣寄呈五絕句》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平江守禱晴即應時近元夕矣寄呈五絕句》
中文譯文:
平江守禱,晴天即應時,近元夕已至,寄呈五絕句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人在平江守夜時的情景。黎明時分,家家戶戶傳來歡聲笑語,夜晚的風勢迅猛,雨勢如傾。詩人默默禱告已久,內心充滿期待,點燃一瓣香火,喚來了晴朗的天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示了守夜者的心境。黎明時分,大家都被破曉的曙光喚醒,充滿了生機和喜悅,這種歡聲笑語傳遍了每個家庭,使得整個平江都充滿了活力和喜慶的氣氛。然而,夜晚的風勢卻突然加強,雨勢也變得瓢潑,仿佛天地間的力量都在傾瀉而下。在這樣的情況下,詩人卻默默地祈禱已久,心懷期望。他點燃一瓣香火,通過這個簡單而古老的儀式,他喚來了晴朗的天空,象征著他的祈愿得到了應允。
整首詩以簡短的五絕句形式表達了守夜者的內心體驗。通過對自然景象、人們歡聲笑語和個人的禱告的描繪,詩人展示了一個平凡而富有情感的場景。詩中融入了自然與人文的對比,表達了人們對美好天氣的向往和對祈愿的期待。這種簡潔而意境深遠的表達方式,使得詩人的情感與讀者的心靈產生共鳴,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投曉家家笑語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ng jiāng shǒu dǎo qíng jí yìng shí jìn yuán xī yǐ jì chéng wǔ jué jù
平江守禱晴即應時近元夕矣寄呈五絕句
tóu xiǎo jiā jiā xiào yǔ shēng, yè lái fēng cù yǔ rú qīng.
投曉家家笑語聲,夜來風促雨如傾。
dōu yuán mò dǎo xiōng zhōng jiǔ, yī bàn xiāng fén huàn dé qíng.
都緣默禱胸中久,一瓣香焚喚得晴。
“投曉家家笑語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