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驅公未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疾驅公未可”全詩
幾年清議在,萬事此心存。
臨遣再三意,褒嘉數十言。
疾驅公未可,半路趣回轅。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送劉大諫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趙左司》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劉大諫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趙左司》是宋代詩人仲并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送別劉大諫前往漳州的情景,同時寄托了對趙左司的嘉許和期望。
詩詞采用了七絕的格律,行云流水的韻律使整首詩詞流暢自然。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胄甲漢中壘,聲高昔諫垣。
幾年清議在,萬事此心存。
臨遣再三意,褒嘉數十言。
疾驅公未可,半路趣回轅。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劉大諫的送別之情,以及對他的贊譽和期望。第一句描述了劉大諫身穿胄甲,昔日在壘垣之中發出高亢的聲音,暗示他過去的諫言之聲曾經引起過重視。接著,詩人回顧了幾年來清議的場景,表示劉大諫一直秉持著對萬事的關心和堅守。在送別之際,作者再三表達了自己的意愿,多次褒獎劉大諫的才德,表達了對他的肯定和贊美之情。然而,劉大諫的離去來得匆忙,使得作者感到未及時表達自己的嘉許,只能在半路上匆忙地送別。
整首詩詞以深情的語言描寫了作者對劉大諫的敬佩和送別之情,同時也借此向劉大諫表達了對他未來事業的期望與祝愿。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流暢的表達,詩詞展現了作者對劉大諫的深情厚意,以及對清廉正直的政治理念的崇尚。這首詩詞既是對劉大諫的告別,也是對他的高度評價和祝福,體現了宋代士人的風范和情感表達的藝術。
“疾驅公未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iú dà jiàn fù zhāng zhōu sì shǒu jiān jì jiàn zhōu tài shǒu zhào zuǒ sī
送劉大諫赴漳州四首兼寄建州太守趙左司
zhòu jiǎ hàn zhōng lěi, shēng gāo xī jiàn yuán.
胄甲漢中壘,聲高昔諫垣。
jǐ nián qīng yì zài, wàn shì cǐ xīn cún.
幾年清議在,萬事此心存。
lín qiǎn zài sān yì, bāo jiā shù shí yán.
臨遣再三意,褒嘉數十言。
jí qū gōng wèi kě, bàn lù qù huí yuán.
疾驅公未可,半路趣回轅。
“疾驅公未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