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禽自在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聽禽自在啼”全詩
亂花經雨薄,冷蝶趁人低。
俯檻留連語,聽禽自在啼。
風光兼客恨,樽榼故須攜。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游靈巖詩》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靈巖詩》是宋代詩人仲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古寺青楓外,平湖暮靄西。
亂花經雨薄,冷蝶趁人低。
俯檻留連語,聽禽自在啼。
風光兼客恨,樽榼故須攜。
詩意:
《游靈巖詩》描繪了一個古寺的景色。青翠的楓樹掩映在古寺之外,湖面上蔓延著傍晚的濃霧。雨后的花朵凋零散亂,寒冷的蝴蝶低飛游動。站在欄桿上凝望,聆聽著自由自在的鳥兒啼鳴。美麗的風景與游客的離情共存,離別之時必須帶走的酒杯和行囊。
賞析:
《游靈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幅古寺景色的畫面。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刻畫出楓樹、湖水、花朵和蝴蝶等元素,以及詩人自己在景色中的情感體驗。
詩詞中的“亂花經雨薄,冷蝶趁人低”表達了花朵在雨后凋零的景象,以及蝴蝶在人們不注意時迅速飛過的情景,給人以朦朧、凄美的感覺。
詩中的“俯檻留連語,聽禽自在啼”描繪了詩人站在欄桿上凝望景色、聆聽鳥兒鳴叫的情景。這里的“俯檻留連語”暗示詩人與大自然的對話,與景色相互交流,感受自然的美妙。
詩末的“風光兼客恨,樽榼故須攜”表達了詩人對美景的迷戀與離別之情。詩人將離別之時必須帶走的酒杯和行囊與美景相提并論,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珍視與懷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勾勒出一幅富有意境的景色畫卷,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詩人情感的流露,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
“聽禽自在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líng yán shī
游靈巖詩
gǔ sì qīng fēng wài, píng hú mù ǎi xī.
古寺青楓外,平湖暮靄西。
luàn huā jīng yǔ báo, lěng dié chèn rén dī.
亂花經雨薄,冷蝶趁人低。
fǔ kǎn liú lián yǔ, tīng qín zì zài tí.
俯檻留連語,聽禽自在啼。
fēng guāng jiān kè hèn, zūn kē gù xū xié.
風光兼客恨,樽榼故須攜。
“聽禽自在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