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千古可同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孰知千古可同風”全詩
漫說三高無起日,孰知千古可同風。
長林蒙霧行平遠,層榭攀云語半空。
堤上系舟何限意,匆匆著句未全工。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舟過吳江謁臞庵翁少留為賦二詩》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過吳江謁臞庵翁少留為賦二詩》是宋代詩人仲并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乘船經過吳江,前往謁見臞庵翁,但因時間匆忙而只能留下未完成的詩句。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舟行吳江,我前往謁見臞庵翁,
學習他的生活方式,如同浮家般。
船在江湖上穿行,
波浪疊疊,景色壯麗。
我隨意地談論著三高之事,
高山、高樓、高人,它們何時興起?
誰能知道這段風景千古流傳?
長林蒙霧,前方的路遙平坦,
層層閣榭攀附云霧,半空中傳來語音。
我停船在堤岸上,
有限的時間不容許我留連。
匆匆忙忙地寫下幾句詩句,
未能完全展現我的心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乘船經過吳江的情景,展現了江湖壯麗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想象。仲并以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懷為表現對象,表達了對古代文化、歷史的思考。詩中提到的"三高"指的是高山、高樓和高人,暗指作者對古代文化、歷史中那些卓越的事物和人物的敬仰和思考。長林蒙霧、層層閣榭攀附云霧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嘆和對宇宙之美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流露出對壯麗景色的贊美和對歷史文化的思考,同時也折射出詩人匆忙行程中未能盡情抒發自己情感的遺憾。這種急促而匆忙的情感使詩詞顯得更加真實和貼近生活。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意境的營造,詩人成功地勾勒出了一幅江湖行船的壯麗畫面,引發讀者對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孰知千古可同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guò wú jiāng yè qú ān wēng shǎo liú wèi fù èr shī
舟過吳江謁臞庵翁少留為賦二詩
zhù jiā què xué fú jiā yàng, héng jié jiāng hú dié làng zhōng.
住家卻學浮家樣,橫截江湖疊浪中。
màn shuō sān gāo wú qǐ rì, shú zhī qiān gǔ kě tóng fēng.
漫說三高無起日,孰知千古可同風。
cháng lín méng wù xíng píng yuǎn, céng xiè pān yún yǔ bàn kōng.
長林蒙霧行平遠,層榭攀云語半空。
dī shàng xì zhōu hé xiàn yì, cōng cōng zhe jù wèi quán gōng.
堤上系舟何限意,匆匆著句未全工。
“孰知千古可同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