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鳥已飛空自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海鳥已飛空自苦”全詩
白君須發知多少,是我山齋睡熟時。
分類:
作者簡介(李石)
李石。少負才名,既登第,任大學博士,出主石室,就學者如云。蜀學之盛,古今鮮儷。后卒成都,時作山水小筆,風調遠俗。卒年七十外。
《扇子詩》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扇子詩》是宋代李石所作的一首詩詞,它通過描繪海鳥和池魚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海鳥已飛空自苦,
池魚雖美可長欺。
白君須發知多少,
是我山齋睡熟時。
中文譯文:
海鳥已飛離自有苦,
池魚兒縱然美,常受欺。
白發老君知多少,
是我在山齋安睡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海鳥和池魚作為形象,通過對它們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首句"海鳥已飛空自苦"表達了海鳥離開大海后的苦悶和無助之情。海鳥本屬于廣闊的天空,但一旦遠離了天空,就會感到無法自由翱翔,這是一種失去自由的痛苦。第二句"池魚雖美可長欺"則揭示了池魚的困境。池魚雖然美麗,但它們長期生活在有限的水域中,容易被人欺凌和局限住。這種局限感和無奈讓人不禁感嘆。
接下來的兩句"白君須發知多少,是我山齋睡熟時"則是作者對人生苦痛和歲月流轉的思考。"白君"指的是老君,這里引申為長者或者天命之神,代表著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變遷。"須發知多少"意味著白發的數量已經難以計數,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歲月的流逝。而"是我山齋睡熟時"則表達了作者回避塵世紛擾,尋求內心寧靜和安慰的心境。
整首詩詞通過對海鳥和池魚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困境和時光流轉的思索。詩中融入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出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力。讀者在欣賞這首詩詞時,不僅能感受到自然界中的生靈之苦,也能對人生的無常和生命的短暫有所思考。
“海鳥已飛空自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 zi shī
扇子詩
hǎi niǎo yǐ fēi kōng zì kǔ, chí yú suī měi kě zhǎng qī.
海鳥已飛空自苦,池魚雖美可長欺。
bái jūn xū fà zhī duō shǎo, shì wǒ shān zhāi shuì shú shí.
白君須發知多少,是我山齋睡熟時。
“海鳥已飛空自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