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余山林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僅余山林士”全詩
道義自然合,如以膠漆投。
一官既已得,勢利尋戈矛。
向者市道交,日親成日讎。
僅余山林士,共結方外游。
一語不及俗,自是無悔尤。
況乃生死事,同參無異謀。
何暇及汝曹,惴惴性命憂。
此間地步窄,椰子包山丘。
三山妙僧杰,道眼寬處求。
憐我本逐客,饑凍妻孥羞。
有如呼云鶴,拍拍青泥溝。
儻非香火緣,詎肯相恤收。
阿璋栴檀林,手挽銀河流。
便欲洗俗輩,歡喜解我愁。
阿興兩隨我,五湖盟白鷗。
對師思亡友,中憶爛銀鉤。
阿鑒殊可人,出世依大侯。
禪學瑄演輩,圭峰家法優。
人人蹴龍象,一笑風馬牛。
死鼠豈鳳食,徒然赫鵂鹠。
行藏汝自用,吾生去來休。
分類:
作者簡介(李石)
李石。少負才名,既登第,任大學博士,出主石室,就學者如云。蜀學之盛,古今鮮儷。后卒成都,時作山水小筆,風調遠俗。卒年七十外。
《病中謝三山問訊》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道義自然合,如用膠漆投。
一級已經實現,勢利不久戈矛。
向的市道路交,日親自完成天仇。
僅余山林士,共結境外游。
一句也和風俗,從此沒有過錯。
何況是生死問題,同參沒有陰謀。
怎么能和你們,惴惴不安地性命擔憂。
這里地步窄,椰子包山丘。
三山妙僧杰,方法眼寬的地方去。
可憐我本逐客,妻子兒女饑寒交迫羞。
有如呼叫鶴,拍著拍著青泥溝。
倘若不是香火緣,不肯互相體恤收。
阿璋栴檀林,手拉銀河流。
就想洗俗輩,歡喜解我憂愁。
阿興兩個跟著我,五湖和白鷗。
回答老師思亡友,中回憶燦爛銀鉤。
阿照很值得人,出世依照大公。
禪學壇演人,圭峰家法優。
人人玩龍象,一笑風馬牛。
死老鼠難道鳳吃飯,偶然赫鵂鹠。
行收藏你自己用,我生去來休息。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僅余山林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zhōng xiè sān shān wèn xùn
病中謝三山問訊
wǒ xī zé shī yǒu, suǒ zhì duō péng chóu.
我昔擇師友,所至多朋儔。
dào yì zì rán hé, rú yǐ jiāo qī tóu.
道義自然合,如以膠漆投。
yī guān jì yǐ dé, shì lì xún gē máo.
一官既已得,勢利尋戈矛。
xiàng zhě shì dào jiāo, rì qīn chéng rì chóu.
向者市道交,日親成日讎。
jǐn yú shān lín shì, gòng jié fāng wài yóu.
僅余山林士,共結方外游。
yī yǔ bù jí sú, zì shì wú huǐ yóu.
一語不及俗,自是無悔尤。
kuàng nǎi shēng sǐ shì, tóng cān wú yì móu.
況乃生死事,同參無異謀。
hé xiá jí rǔ cáo, zhuì zhuì xìng mìng yōu.
何暇及汝曹,惴惴性命憂。
cǐ jiān dì bù zhǎi, yē zi bāo shān qiū.
此間地步窄,椰子包山丘。
sān shān miào sēng jié, dào yǎn kuān chù qiú.
三山妙僧杰,道眼寬處求。
lián wǒ běn zhú kè, jī dòng qī nú xiū.
憐我本逐客,饑凍妻孥羞。
yǒu rú hū yún hè, pāi pāi qīng ní gōu.
有如呼云鶴,拍拍青泥溝。
tǎng fēi xiāng huǒ yuán, jù kěn xiāng xù shōu.
儻非香火緣,詎肯相恤收。
ā zhāng zhān tán lín, shǒu wǎn yín hé liú.
阿璋栴檀林,手挽銀河流。
biàn yù xǐ sú bèi, huān xǐ jiě wǒ chóu.
便欲洗俗輩,歡喜解我愁。
ā xìng liǎng suí wǒ, wǔ hú méng bái ōu.
阿興兩隨我,五湖盟白鷗。
duì shī sī wáng yǒu, zhōng yì làn yín gōu.
對師思亡友,中憶爛銀鉤。
ā jiàn shū kě rén, chū shì yī dà hóu.
阿鑒殊可人,出世依大侯。
chán xué xuān yǎn bèi, guī fēng jiā fǎ yōu.
禪學瑄演輩,圭峰家法優。
rén rén cù lóng xiàng, yī xiào fēng mǎ niú.
人人蹴龍象,一笑風馬牛。
sǐ shǔ qǐ fèng shí, tú rán hè xiū liú.
死鼠豈鳳食,徒然赫鵂鹠。
xíng cáng rǔ zì yòng, wú shēng qù lái xiū.
行藏汝自用,吾生去來休。
“僅余山林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