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頭少顏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枝頭少顏色”全詩
風光到飛絮,枝頭少顏色。
榮華豈不好,歲晚負賞識。
堅貞自中心,君看松與柏。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擬古六首》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擬古六首》是宋代詩人曾協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濯濯春月柳,
低映金張宅。
風光到飛絮,
枝頭少顏色。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柳樹婆娑搖曳,如春月一般清新明亮,低垂的柳枝在金張宅的庭院中倒影映襯。微風吹來,飄落的絮狀物漂浮在空中,枝頭上的顏色顯得稀少。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景色,以柳樹為主要形象,表達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變幻多樣的美麗。柳樹是春天的代表,其柔美的枝條和垂釣的姿態使人聯想到溫暖的季節和美好的情景。金張宅是指一座富麗堂皇的宅邸,柳樹倒映在其中,更顯得栩栩如生。
榮華豈不好,
歲晚負賞識。
堅貞自中心,
君看松與柏。
這首詩詞在描繪春天景色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價值觀的思考。詩中提到榮華,意味著富貴和榮耀,但作者認為這些并非最重要的事物。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對榮華的追求可能會減少,而忽略了對生活的欣賞和賞識。
詩中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堅貞的追求。松樹和柏樹被視為象征堅貞不屈的植物,它們在惡劣的環境中依然能夠生長茁壯。作者希望人們能夠從這些植物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堅定自己內心的信念和追求。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探討了人生的價值觀和追求。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將春天的景色展現出來,并通過對榮華和堅貞的對比,引發讀者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整首詩流露出淡淡的憂思和人生哲理,啟示人們應該欣賞生活中的美好,并堅守自己內心的信念。
“枝頭少顏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ǐ gǔ liù shǒu
擬古六首
zhuó zhuó chūn yuè liǔ, dī yìng jīn zhāng zhái.
濯濯春月柳,低映金張宅。
fēng guāng dào fēi xù, zhī tóu shǎo yán sè.
風光到飛絮,枝頭少顏色。
róng huá qǐ bù hǎo, suì wǎn fù shǎng shí.
榮華豈不好,歲晚負賞識。
jiān zhēn zì zhōng xīn, jūn kàn sōng yǔ bǎi.
堅貞自中心,君看松與柏。
“枝頭少顏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