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識廣輸藏粟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要識廣輸藏粟粒”全詩
要識廣輸藏粟粒,且將談笑舉針鋒。
橘中載酒初無礙,花裹行車足有容。
可但大千歸眼界,風塵從此現重重。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李懋之壺中齋請賦詩》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懋之壺中齋請賦詩》是宋代詩人曾協的作品。這首詩詞通過描述壺中的景物,表達了詩人對壺中齋的贊美和對李懋之先生的敬佩之情。
詩詞中的"山川吞盡一壺中",形象地描繪了壺中齋的奇妙景象,似乎整個山川世界都被裝進了這個小小的壺中。而"未見先生芥蒂胸"則表達了詩人對李懋之先生胸襟廣闊、不計小節的欽佩之情。
詩詞中還提到了"廣輸藏粟粒",意味著要能夠廣泛傳輸(知識)并收藏其中的精華。"且將談笑舉針鋒"則表明了詩人對李懋之先生博學多才、談笑自如的贊嘆。
接下來的幾句中,"橘中載酒初無礙"和"花裹行車足有容",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壺中齋的神奇之處,無論是裝酒還是裝花都毫不困難,展現了壺中齋的無限容量。
最后兩句"可但大千歸眼界,風塵從此現重重",表達了詩人通過壺中齋的體驗,開闊了自己的眼界,看到了世間萬象,感嘆塵世的繁華和多變。
這首詩詞通過對壺中齋的描繪,展現了壺中齋的神奇之處和李懋之先生的博學多才,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于廣博知識和開闊眼界的向往和贊美。整首詩意豐富,意境清新,通過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與感悟。
“要識廣輸藏粟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mào zhī hú zhōng zhāi qǐng fù shī
李懋之壺中齋請賦詩
shān chuān tūn jǐn yī hú zhōng, wèi jiàn xiān shēng jiè dì xiōng.
山川吞盡一壺中,未見先生芥蒂胸。
yào shí guǎng shū cáng sù lì, qiě jiāng tán xiào jǔ zhēn fēng.
要識廣輸藏粟粒,且將談笑舉針鋒。
jú zhōng zài jiǔ chū wú ài, huā guǒ xíng chē zú yǒu róng.
橘中載酒初無礙,花裹行車足有容。
kě dàn dà qiān guī yǎn jiè, fēng chén cóng cǐ xiàn chóng chóng.
可但大千歸眼界,風塵從此現重重。
“要識廣輸藏粟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