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看英子聲名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久看英子聲名早”全詩
久看英子聲名早,常恐良朋過往疏。
方喜安輿迎采袖,忽驚平陌走喪車。
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淚滿裾。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俞義仲挽詩》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俞義仲挽詩》是宋代文人曾協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安適宜居的水竹之地,并表達了對友誼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
適意平生水竹居,
雌黃在手為藏書。
久看英子聲名早,
常恐良朋過往疏。
方喜安輿迎采袖,
忽驚平陌走喪車。
青松翠柏新阡路,
常使行人淚滿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水竹之地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平靜宜人的居所。"適意平生水竹居"表達了作者心境舒適、生活安逸的心情。"雌黃在手為藏書"意味著作者珍愛書籍,將它們視為寶貴的財富。
詩中提到"久看英子聲名早,常恐良朋過往疏",表達了作者對年少時期的朋友們早已名利雙收的擔憂。這種擔憂源于作者對友誼的珍視,擔心時間的流逝會使得友情疏遠。
接下來的兩句"方喜安輿迎采袖,忽驚平陌走喪車",描繪了作者正歡欣地迎接朋友的到來,卻突然受到喪車的驚擾。這里的"安輿"和"采袖"象征著盛裝迎接朋友。喪車的出現則讓人感到突如其來的悲傷和不安,可能象征著人生的變遷和無常。
最后兩句"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淚滿裾",描繪了一條新的小路上矗立著青松和翠柏,這使得過往的行人不禁淚流滿面。這里的青松和翠柏象征著堅貞和長壽,而新的小路則代表著未來的可能性。行人的淚水可能是因為對過去歲月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許。
整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的安適之境、對友情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它給人一種淡泊寧靜的意境,同時也讓人思考人生的無常和珍貴。
“久看英子聲名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yì zhòng wǎn shī
俞義仲挽詩
shì yì píng shēng shuǐ zhú jū, cí huáng zài shǒu wèi cáng shū.
適意平生水竹居,雌黃在手為藏書。
jiǔ kàn yīng zi shēng míng zǎo, cháng kǒng liáng péng guò wǎng shū.
久看英子聲名早,常恐良朋過往疏。
fāng xǐ ān yú yíng cǎi xiù, hū jīng píng mò zǒu sàng chē.
方喜安輿迎采袖,忽驚平陌走喪車。
qīng sōng cuì bǎi xīn qiān lù, cháng shǐ xíng rén lèi mǎn jū.
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淚滿裾。
“久看英子聲名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