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徑茆堂接洞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徑茆堂接洞天”全詩
世人車馬不知處,時有歸云到枕邊。
分類: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題崔山人草堂》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崔山人草堂》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徑茅堂接洞天,
閑時麈尾瀨春泉。
世人車馬不知處,
時有歸云到枕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崔山人的草堂,它坐落在竹林和茅草搭建的小屋之間,仿佛連接了凡間與仙境。在閑暇的時候,山人可以在那里享受到清澈的泉水和恬靜的環境。世人繁忙于車馬喧囂之中,卻不知道這個隱秘的地方。然而,偶爾云彩會飄蕩到山人的枕邊,給他帶來一些天上的氣息和夢幻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清新的意象,表達了崔山人的隱居生活和對自然的追求。首句“竹徑茅堂接洞天”描繪了山人的草堂,以竹林為徑,用茅草搭建的屋舍仿佛連通了凡間與仙境。這種隱居的環境使山人能夠遠離塵囂,沉浸在寧靜和自然之中。
接著,詩人描述了山人在閑暇時的景象:“閑時麈尾瀨春泉”。這里的“閑時”表明山人平日的寧靜和閑適,而“麈尾”指的是一種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象征著山人的高尚品質。他在這個隱秘的草堂中可以享受到清澈的泉水,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種隱居者被世人忽視的意味。第三句“世人車馬不知處”表明世人繁忙于塵世之事,對這個僻靜的地方毫不知曉。這也暗示了隱居者的孤獨和超脫。最后一句“時有歸云到枕邊”則揭示了山人與自然的親近,云彩飄過,給他帶來夢幻般的景象和情感。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示了隱居者的生活,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的向往。它通過隱喻和對比,傳達出一種超脫塵囂的理想境界,使人們感受到山人的寧靜與自在,引發對心靈世界的思考。
“竹徑茆堂接洞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cuī shān rén cǎo táng
題崔山人草堂
zhú jìng máo táng jiē dòng tiān, xián shí zhǔ wěi lài chūn quán.
竹徑茆堂接洞天,閑時麈尾瀨春泉。
shì rén chē mǎ bù zhī chù, shí yǒu guī yún dào zhěn biān.
世人車馬不知處,時有歸云到枕邊。
“竹徑茆堂接洞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