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壺中貯九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向壺中貯九華”全詩
靈隱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寄題時氏小飛來三首》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題時氏小飛來三首》是姜特立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須彌納芥不為夸,
曾向壺中貯九華。
靈隱寺前天竺后,
好峰都落在君家。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朋友時氏的深情寄托。詩人以寓言的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將須彌山(佛教中的一座巨大山峰)與芥子相比,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之情。詩人還提到自己曾將九華山(佛教名山之一)藏于壺中,這是一種夸張的修辭手法,意味著詩人心中對友情的無限珍視。
在描寫景觀方面,詩人描述了靈隱寺前有天竺山,而好峰則都集中在時氏的家中。這里的靈隱寺和天竺山都是杭州的名勝之地,而好峰指的則是美麗的山峰。通過這些描寫,詩人將友誼與美景相結合,表達了對友情的贊美和珍視。
賞析:
《寄題時氏小飛來三首》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真摯贊美。詩人通過寓言的手法,將壯麗的山峰與小小的芥子進行對比,凸顯了友情的珍貴和難能可貴。詩中的修辭手法也非常巧妙,通過將九華山藏于壺中的形象描繪,更加強調了詩人對友情的寶貴評價。
此外,詩人描繪了靈隱寺和天竺山的美景,以及好峰集中在時氏的家中,將友情與美景相結合,增添了詩意的層次感。整首詩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展現了對友情的真摯情感,表達了對友誼的贊美和珍視。
總體而言,姜特立的《寄題時氏小飛來三首》通過對友情和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巧妙的修辭手法,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對友情珍貴的認同和贊美,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曾向壺中貯九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shí shì xiǎo fēi lái sān shǒu
寄題時氏小飛來三首
xū mí nà jiè bù wéi kuā, céng xiàng hú zhōng zhù jiǔ huá.
須彌納芥不為夸,曾向壺中貯九華。
líng yǐn sì qián tiān zhú hòu, hǎo fēng dōu luò zài jūn jiā.
靈隱寺前天竺后,好峰都落在君家。
“曾向壺中貯九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