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憑蕭八覓桃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憑蕭八覓桃栽”全詩
堪笑杜陵何短拙,卻憑蕭八覓桃栽。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在這首詩詞中,作者以描繪牡丹花為主題,表達了對牡丹的贊美和對自然美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幾個意象來傳達其詩意。首先,作者描述了花園中的牡丹花香襲遠來的景象,以表達牡丹花的芳香和吸引力。其次,作者提到牡丹曾經開放在河陽縣,暗示了牡丹花的美麗已經傳遍了整個地區。然后,作者以諷刺的口吻嘲笑杜陵(指杜牧)的短視和愚笨,暗示自己能夠通過與蕭八(指蕭綱)的交往,尋找到更好的桃花栽培方法。
這首詩詞的賞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自然美的描繪:作者通過描繪牡丹花香遠揚的景象,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美麗和魅力。這種自然美與人造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讀者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卓越和獨特性。
2. 對傳統文化的致敬:通過提到河陽縣,作者將牡丹花與歷史、傳統聯系在一起,向古代文化和歷史致以敬意。這種傳統的意象為詩詞增添了一層深厚的文化底蘊。
3. 反思和嘲諷:作者借用杜陵和蕭八兩位歷史人物的名字,以一種嘲諷的口吻諷刺杜牧的短視和愚笨。通過這種反諷,作者表達了自己的自豪感和對自己能夠超越常規的能力的自信。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描繪牡丹花為主線,通過構建意象和表達手法,傳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對傳統文化的敬意以及對自身才華的自信。它展示了作者對美的敏感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觀念和情感表達方式。
“卻憑蕭八覓桃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gǒng zǎi sòng mǔ dān sān shǒu
和鞏宰送牡丹三首
xiāng ní yún lóng yuǎn qíng lái, céng xiàng hé yáng xiàn lǐ kāi.
香泥筠籠遠擎來,曾向河陽縣里開。
kān xiào dù líng hé duǎn zhuō, què píng xiāo bā mì táo zāi.
堪笑杜陵何短拙,卻憑蕭八覓桃栽。
“卻憑蕭八覓桃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