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可能無法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海內可能無法眼”全詩
子厚猶能記先友,審言且喜有家傳。
蜩螗聲亂無遺響,山水人亡有絕弦。
海內可能無法眼,直須參取祖師禪。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寄韓卷院南澗常伯之子》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韓卷院南澗常伯之子》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南澗的景色常常讓我心情凄然,已有二十年未曾一見。常伯之子子厚仍能記得過去的友人,欣喜地傳承了他們的言行。蜩螗的聲音亂響不絕,山水中的人們卻已消逝,仿佛琴弦斷絕了音韻。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或許很難找到心靈的凈土,只有直接參禪于祖師的智慧之中,才能找到內心的安寧。
詩詞以寫景抒懷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南澗的思念之情。南澗是一個山水秀麗的地方,但詩人已經二十年未曾去過,因此他心情凄然。詩中提到了常伯之子子厚,他能夠記憶并傳承過去友人的言行,這顯示了他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承繼。
詩人通過描繪蜩螗聲亂、山水人亡的景象,表達了世事無常、人事如夢的感慨。蜩螗的聲音喧囂不絕,與山水中的人們的離去形成鮮明對比,似乎暗示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而山水中的人們已經離去,如同斷絕的琴弦不再發聲,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時光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兩句詩指出了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中,人們很難找到心靈的凈土,只有參禪于祖師的智慧中,才能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安寧。這表達了詩人對禪宗智慧的向往和追求,寄托了他對超脫塵世的希望。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南澗的思念和對人世間無常的感慨,展現了他對傳統文化和內心寧靜的追求。通過對自然景色、人事變遷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海內可能無法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hán juǎn yuàn nán jiàn cháng bó zhī zǐ
寄韓卷院南澗常伯之子
měi sī nán jiàn yī qī rán, bú jiàn fēng sāo èr shí nián.
每思南澗一凄然,不見風騷二十年。
zi hòu yóu néng jì xiān yǒu, shěn yán qiě xǐ yǒu jiā chuán.
子厚猶能記先友,審言且喜有家傳。
tiáo táng shēng luàn wú yí xiǎng, shān shuǐ rén wáng yǒu jué xián.
蜩螗聲亂無遺響,山水人亡有絕弦。
hǎi nèi kě néng wú fǎ yǎn, zhí xū cān qǔ zǔ shī chán.
海內可能無法眼,直須參取祖師禪。
“海內可能無法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