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蓬蓽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如蓬蓽人”全詩
可笑祖龍癡,轍環山海路。
贏得鮑魚腥,屬車無覓處。
何如蓬蓽人,低頭檐下住。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水窠贈王元聘》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水窠贈王元聘》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對此一拳石,便有滄洲趣。
可笑祖龍癡,轍環山海路。
贏得鮑魚腥,屬車無覓處。
何如蓬蓽人,低頭檐下住。
詩意:
這首詩以寓言的方式表達了一種深刻的哲理。它通過描繪一塊石頭的經歷,暗喻了人生的追求和現實中的種種困境。詩人通過石頭的視角,表達了對世事的頗有感悟的思考。
賞析:
詩的第一句“對此一拳石,便有滄洲趣。”表明了詩人對一塊石頭的看法,這塊普通的石頭卻蘊含著滄海的奇妙之趣,暗示了平凡事物中蘊含著不平凡的內涵。接下來的兩句“可笑祖龍癡,轍環山海路。”指出了祖龍(指神話中的祖先龍)的愚昧無知,他在山海之間迷失了路途,強調了智慧和洞察力在追求中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兩句“贏得鮑魚腥,屬車無覓處。”表達了成功的權衡和失去的代價。贏得了鮑魚的美味,但卻失去了追逐的樂趣,沒有了屬車的尋覓之處。這里的鮑魚和屬車都是象征著功名和財富的物象,詩人在這里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批判和思考。
最后的兩句“何如蓬蓽人,低頭檐下住。”則表達了詩人自己的價值觀和追求。蓬蓽人指的是低調而有內涵的人,他們選擇低頭檐下的生活方式,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詩人通過對比,映射出自己對于追求的態度,認為蓬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值得追求和珍視。
整首詩通過對石頭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人生追求和現實困境的思考。它以簡潔而寓意深遠的語言,揭示了一種超越功名利祿、追求內心寧靜和自由的人生態度。
“何如蓬蓽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ǐ kē zèng wáng yuán pìn
水窠贈王元聘
duì cǐ yī quán shí, biàn yǒu cāng zhōu qù.
對此一拳石,便有滄洲趣。
kě xiào zǔ lóng chī, zhé huán shān hǎi lù.
可笑祖龍癡,轍環山海路。
yíng de bào yú xīng, shǔ chē wú mì chù.
贏得鮑魚腥,屬車無覓處。
hé rú péng bì rén, dī tóu yán xià zhù.
何如蓬蓽人,低頭檐下住。
“何如蓬蓽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