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有何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觳觫有何罪”全詩
云斯竟不免,觳觫有何罪。
為善無近名,月刀用則匱。
莊氏其至言,超然出形器。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足弱感劉賓客跛牛嘆》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足弱感劉賓客跛牛嘆》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這首詩以劉子憐跛牛為主題,表達了對牛的同情和思考。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劉子憐憫跛腳的牛,
即將被宰殺。
這牛怎么忍受不了,
它有何過錯?
行善卻不為人所知,
明月下的刀子也稀缺。
莊子的言辭,
超越了形器之外。
詩意:
這首詩通過劉子憐憫跛腳的牛的形象,抒發了對生命的關切和對善惡的思考。牛是一種普通的生物,卻因為腳有病而被宰殺,詩人以此反思世間對待弱者的態度。同時,詩中也傳達了一個道德觀念,即行善應當出于內心的真誠,而不是為了追求名利。最后,引用莊子的言辭,表達了對莊子思想的贊嘆,認為莊子的智慧超越了常人的見解。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牛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敏感和對倫理道德的思考。詩中的牛是一個弱者,它的跛腳象征著生命的不完美和脆弱。詩人用深情的筆觸描述了牛的遭遇,引起讀者的同情心和反思。詩中提到行善無近名,強調了善行應當來自內心的真誠,而不是為了外界的贊譽和回報。而月刀的使用稀缺,則暗示了暴力和殺戮應當被限制和避免。最后,引用莊子的言辭,突出了莊子的哲學思想的超越性和智慧的獨特性,讓讀者對莊子的思想產生興趣和思考。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富有哲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生命、善惡和道德的思考。通過描寫牛的遭遇和引用莊子的言辭,詩人向讀者傳達了對弱者的關切和對真善美的追求,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和道德價值的思考。
“觳觫有何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ú ruò gǎn liú bīn kè bǒ niú tàn
足弱感劉賓客跛牛嘆
liú zi lián bǒ niú, xíng jiāng jiù páo zǎi.
劉子憐跛牛,行將就庖宰。
yún sī jìng bù miǎn, hú sù yǒu hé zuì.
云斯竟不免,觳觫有何罪。
wéi shàn wú jìn míng, yuè dāo yòng zé kuì.
為善無近名,月刀用則匱。
zhuāng shì qí zhì yán, chāo rán chū xíng qì.
莊氏其至言,超然出形器。
“觳觫有何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