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金門外水漣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涌金門外水漣漪”全詩
出關便有漁謳起,底事公卿都不知。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出西湖至天竺》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出西湖至天竺》是宋代詩人姜特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來到西湖前的寶叔山,翠綠的山巒環繞;
離開金山門外,水面泛起漣漪。
一出關口,就有漁人唱起漁歌,
這些事情官員們都不知道。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從西湖出發,向著天竺前行的景象。寶叔山是西湖周邊的一座山峰,山巒青翠欲滴,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金山門是離開西湖的門戶,水面的漣漪則暗示著離開湖泊進入了更為廣闊的水域。詩人在出關的時候聽到了漁人在唱漁歌,這或許是一種對自然和生活的贊美,也是一種對官員們所不知道的鄉村景象的描繪。
賞析:
《出西湖至天竺》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旅行的場景和感受,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文風情的交融。通過描寫山水和漁歌,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美和普通人生活的贊美,與官場政治相對立。這首詩詞以其樸實、自然的風格,將讀者帶入了作者旅行的心境,體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和田園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中還隱含了對官場的諷刺,暗示了詩人對閑適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文風情的描繪,展示了姜特立對自然、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同時,詩中還蘊含了對官場政治的批判,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純樸生活的追求。它以簡約而質樸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思想追求。
“涌金門外水漣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xī hú zhì tiān zhú
出西湖至天竺
bǎo shū shān qián cuì dǎ wéi, yǒng jīn mén wài shuǐ lián yī.
寶叔山前翠打圍,涌金門外水漣漪。
chū guān biàn yǒu yú ōu qǐ, dǐ shì gōng qīng dōu bù zhī.
出關便有漁謳起,底事公卿都不知。
“涌金門外水漣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