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誰盡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心誰盡了”全詩
此心誰盡了,死后有天知。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諸葛孔明》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諸葛孔明》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諸葛孔明臨行漢中時的心情和愿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
臨發漢中時,
精誠見表辭。
此心誰盡了,
死后有天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諸葛孔明在離開漢中之際的情景。他以真誠和專注的態度向眾人告別。詩詞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感受和決心。
首句中的"臨發漢中時"意味著諸葛孔明即將離開漢中,開始新的征程。他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展現出對事業和國家的忠誠和承諾。
第二句"精誠見表辭"描述了諸葛孔明真誠地向眾人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愿。他以真誠和堅定的態度與他人告別,表達出自己對事業的熱愛和對國家的忠誠。
第三句"此心誰盡了"意味著諸葛孔明的內心追求無法完全表達或被理解。他的情感和決心超越了語言的限制,只有他自己深知其中的含義。
最后一句"死后有天知"表達了諸葛孔明堅信自己的事業和奉獻將得到永恒的認可。盡管他可能無法親眼見證,但他相信在天地之間,他的忠誠和努力將被永遠銘記。
這首詩詞展現了諸葛孔明對事業和國家的深情厚意,以及他對自己價值的堅定信念。詩中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抒發作者內心的情感,表達了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索。
“此心誰盡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ū gě kǒng míng
諸葛孔明
lín fā hàn zhōng shí, jīng chéng jiàn biǎo cí.
臨發漢中時,精誠見表辭。
cǐ xīn shuí jǐn le, sǐ hòu yǒu tiān zhī.
此心誰盡了,死后有天知。
“此心誰盡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二蕭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上聲十七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