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緣深宦意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香火緣深宦意灰”全詩
龐公從此不入市,只與漁樵相往來。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庚申春再得奉祠》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庚申春再得奉祠》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香火緣深宦意灰,
十年蕭散臥蒿萊。
龐公從此不入市,
只與漁樵相往來。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官員在宦海中的遭遇和心路歷程。詩人以龐公為代表,描繪了他在官場中的沉浮和迷失。香火緣深指的是龐公家族世代供奉廟祠,寄托著對祖先的敬意和家族的傳承,但宦海的沉浮使得他對這些傳統價值感到動搖和疏離。十年的宦海生涯使龐公變得蕭散和疲憊,他感到自己如同蒿萊一般凄涼。最后,龐公決定遠離喧囂的市井,只與漁樵相往來,尋找內心的寧靜和真實。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龐公在官場中的遭遇和心境轉變,反映了宋代士人對官僚體制的矛盾和對自我價值的思考。詩中的香火緣深和廟祠象征著傳統的家族觀念和道德準則,而龐公的疲憊和蕭散則代表了宦海生涯的艱辛和對官場的失望。最后,龐公選擇遠離市井喧囂,與漁樵為伍,表達了對自然和真實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以簡練明快的語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對比的運用,將官場中的沉浮和個人的追求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詩人姜特立通過這首詩傳達了對官場功利和虛無的批判,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和純樸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香火緣深宦意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ēng shēn chūn zài dé fèng cí
庚申春再得奉祠
xiāng huǒ yuán shēn huàn yì huī, shí nián xiāo sàn wò hāo lái.
香火緣深宦意灰,十年蕭散臥蒿萊。
páng gōng cóng cǐ bù rù shì, zhǐ yǔ yú qiáo xiāng wǎng lái.
龐公從此不入市,只與漁樵相往來。
“香火緣深宦意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