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古稱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大國古稱隨”全詩
民社非輕異,才猷且小施。
附庸今列邑,大國古稱隨。
莫謂朝廷遠,行看召驛馳。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送棗陽軍使劉似之兼棗陽令》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棗陽軍使劉似之兼棗陽令》是宋代姜特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送棗陽軍使劉似之兼棗陽令,
四方男子志,當在壯年時。
民社非輕異,才猷且小施。
附庸今列邑,大國古稱隨。
莫謂朝廷遠,行看召驛馳。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對劉似之出使棗陽兼任棗陽令的送別之情。詩人認為四方男子應該在壯年時有志向,不輕視平民社會,盡展才華并做些小事。棗陽雖然是附屬于其他列邑的地方,但在古代被稱為大國隨的時候,它的地位并不低微。因此,詩人告誡劉似之不要認為朝廷遙遠,而要親自去看召驛馳的行程。
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的方式展現了一種敦促壯年男子發揮才華、為民社作貢獻的觀念。詩人姜特立通過對劉似之的送別,表達了對壯年男子的期望和鼓勵,希望他們能在壯年時有所作為,不要輕視民間的力量,即使是在看似附庸的地方也要竭盡所能。詩人用棗陽作為例子,說明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有著古代大國的尊嚴和地位,以此鼓勵劉似之不要以為朝廷遙遠,應當積極行動并親眼目睹朝廷的快速決策和行動。整首詩情感樸實,表達了對壯年男子的殷切期望和對平凡地方的贊美,給人以鼓舞和啟示。
“大國古稱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ǎo yáng jūn shǐ liú shì zhī jiān zǎo yáng lìng
送棗陽軍使劉似之兼棗陽令
sì fāng nán zǐ zhì, dāng zài zhuàng nián shí.
四方男子志,當在壯年時。
mín shè fēi qīng yì, cái yóu qiě xiǎo shī.
民社非輕異,才猷且小施。
fù yōng jīn liè yì, dà guó gǔ chēng suí.
附庸今列邑,大國古稱隨。
mò wèi cháo tíng yuǎn, xíng kàn zhào yì chí.
莫謂朝廷遠,行看召驛馳。
“大國古稱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