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太白曾觀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年太白曾觀此”全詩
光連貝闕鯨鯢駭,冷射蓬壺屭赑寒。
萬頃銀濤俱皎潔,一輪金魄尚團欒。
當年太白曾觀此,寧肯呼為白玉盤。
分類:
《十六夜待月海上》李洪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六夜待月海上》中文譯文:
月亮已經到了十六夜的時候,在海上呈現出壯麗的景象,更讓人驚嘆的是它的光芒照亮了海邊的沙灘。月光照耀下,海面上的貝闕、鯨魚和鯢魚都被驚嚇到了,寒冷的月光射入到蓬壺屭和赑屃中。萬頃的波浪都變得潔白明亮,月亮的光輝仍然如金魄般團團圓圓。太白當年曾經觀賞過這一幕,他寧愿將這景象形容為白玉制成的盤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月亮十六夜的壯麗景象,以及它在海上照射下的美麗光芒。詩人通過描繪海邊的沙灘、貝闕、鯨鯢和蓬壺屭赑等細節,生動地表達了月亮的光輝之美。詩人借用太白曾觀賞過這一景象的事實,強調了這一景象的瑰麗壯觀,將其比喻為白玉盤子,進一步彰顯了其珍貴和美麗。
整首詩以月亮為中心,通過描繪月亮的光芒和照射下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壯麗和美麗。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讀者帶入到一個寧靜而宏偉的夜晚,讓人們感受到自然界的壯麗和神奇。通過描繪月亮和海洋的交相輝映,詩人傳達了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的美感和情感,讓人在欣賞詩中的景象時感受到一種寧靜和心靈的洗滌。
整首詩言簡意賅,以簡潔的語言將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美的享受。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使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深遠的意境。同時,詩人也通過對太白的提及,表達了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尊重和追溯,使詩歌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內涵。
總之,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描寫方式和豐富的意境,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美麗,同時也傳達了一種超越日常生活的寧靜和心靈的洗滌。它是一首具有情感和意境的優秀詩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欣賞。
“當年太白曾觀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liù yè dài yuè hǎi shàng
十六夜待月海上
yuè dào zhōng qiū yǐ zhuàng guān, gèng kàn fēi chū hǎi biān tān.
月到中秋已壯觀,更看飛出海邊灘。
guāng lián bèi quē jīng ní hài, lěng shè péng hú xì bì hán.
光連貝闕鯨鯢駭,冷射蓬壺屭赑寒。
wàn qǐng yín tāo jù jiǎo jié, yī lún jīn pò shàng tuán luán.
萬頃銀濤俱皎潔,一輪金魄尚團欒。
dāng nián tài bái céng guān cǐ, nìng kěn hū wèi bái yù pán.
當年太白曾觀此,寧肯呼為白玉盤。
“當年太白曾觀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