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風山郭雁飛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曉風山郭雁飛初”全詩
鼓角清明如戰壘,梧桐搖落似貧居。
青門遠憶中人產,白首閑看太史書。
城下秋江寒見底,賓筵莫訝食無魚。
分類:
作者簡介(羊士諤)

羊士諤(約762~819),泰山(今山東泰安)人。貞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順宗時,累至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獎,擢為監察御史,掌制誥。後以與竇群、呂溫等誣論宰執,出為資州刺史。士諤工詩,妙造梁《選》,作皆典重。與韓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稱。著集有《墨池編》、《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郡中即事三首》羊士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郡中即事三首》是唐代詩人羊士諤所作,描繪了早晨的山景、回塘的水榭、清明時的鼓角聲和悲涼的梧桐葉落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早晨的風兒刮過山峰,雁群飛過城郭街巷。
霜降,水塘中的榭樓空無一物。
鼓角聲清脆如勁弩,仿佛在進行沖鋒的戰斗。
梧桐樹葉被風吹落,拂過貧寒人家的門廊。
遠方的青門城樓使我想起故鄉的親人,
我已經白發蒼蒼,閑適地看著太史書。
城下的秋江水冷得可以直接看到底,
賓朋之間的宴會上卻沒有魚肴,別驚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自然和生活的觀察,展示了詩人對現實的獨特感悟。詩人先描繪了清晨的山峰和飛過的雁群,表現了生機勃勃和自然美的景象。接著,詩人轉移到水榭,并通過描繪榭樓的空曠,傳達了一種寂寥和空虛的感覺。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清明時節的鼓角聲,將之比喻為戰斗。這里,鼓角聲可能代表著社會動蕩的時代,與前面的虛無形成了對比。緊接著,詩人描述了悲涼的梧桐樹葉被風吹落的景象,傳達出一種貧寒的感覺。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回憶起遠方的青門城樓,讓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這里,青門城樓可能象征著離別和思鄉之情。然后,詩人說自己已經年邁,安閑地看著太史書,表現出一種離群索居、超然物外的態度。
最后,詩人通過描繪城下的秋江水的清澈,對比了食宴上卻沒有魚肴的情景,傳達了一種物質匱乏和清簡的生活方式。
這首詩體現了唐代士人的灑脫豪放和憂國憂民的情懷。通過對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觀察,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詩意境凄涼,情感深沉,形象地描繪出了生活中的多種對比,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曉風山郭雁飛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n zhōng jí shì sān shǒu
郡中即事三首
xiǎo fēng shān guō yàn fēi chū, shuāng fú huí táng shuǐ xiè xū.
曉風山郭雁飛初,霜拂回塘水榭虛。
gǔ jiǎo qīng míng rú zhàn lěi,
鼓角清明如戰壘,
wú tóng yáo luò shì pín jū.
梧桐搖落似貧居。
qīng mén yuǎn yì zhōng rén chǎn, bái shǒu xián kàn tài shǐ shū.
青門遠憶中人產,白首閑看太史書。
chéng xià qiū jiāng hán jiàn dǐ, bīn yán mò yà shí wú yú.
城下秋江寒見底,賓筵莫訝食無魚。
“曉風山郭雁飛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