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歸客滯巴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洛陽歸客滯巴東”全詩
峴首當時為風景,豈將官舍作池籠。
分類:
作者簡介(羊士諤)

羊士諤(約762~819),泰山(今山東泰安)人。貞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順宗時,累至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獎,擢為監察御史,掌制誥。後以與竇群、呂溫等誣論宰執,出為資州刺史。士諤工詩,妙造梁《選》,作皆典重。與韓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稱。著集有《墨池編》、《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登郡前山》羊士諤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登郡前山》是唐代詩人羊士諤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洛陽的旅客滯留在巴東,
到處都是盛開的山櫻花,似雪般覆蓋著叢林。
峴首山在當時被譽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怎能將官舍變作魚池鳥籠呢?
詩意:
這首詩以唐代洛陽歸客滯留巴東的經歷為背景,描繪了山櫻花盛開的景象,并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贊嘆和對官舍的不屑。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造環境的對比,展示了他對自然真實美的追求和對人工修飾的厭棄。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對人工干預的批判,具有鮮明的意境和情感表達。首句以洛陽歸客滯留巴東為開頭,為后面的景象揭開了序幕。接下來的兩句以山櫻花盛開如雪的景象為主題,通過對花朵的描繪,展示了壯美的山野風光,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
詩的后兩句則轉而表達了詩人對人工環境的不屑和對自然美的追求。峴首山是指巴東的一座山峰,被當時人們譽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詩人以此來對比官舍,表達了對人工修飾的不滿和對自然本真的向往。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人工環境的批判,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人工修飾的反思。它富有意境,引人深思,體現了唐代詩歌追求自然和真實的創作風格。
“洛陽歸客滯巴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ēng jùn qián shān
登郡前山
luò yáng guī kè zhì bā dōng, chǔ chù shān yīng xuě mǎn cóng.
洛陽歸客滯巴東,處處山櫻雪滿叢。
xiàn shǒu dāng shí wéi fēng jǐng, qǐ jiàng guān shě zuò chí lóng.
峴首當時為風景,豈將官舍作池籠。
“洛陽歸客滯巴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