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使疲人感漢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使疲人感漢恩”全詩
今日鳴騶到嶓峽,還勝博望至河源。
分類:
作者簡介(羊士諤)

羊士諤(約762~819),泰山(今山東泰安)人。貞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順宗時,累至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獎,擢為監察御史,掌制誥。後以與竇群、呂溫等誣論宰執,出為資州刺史。士諤工詩,妙造梁《選》,作皆典重。與韓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稱。著集有《墨池編》、《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赴資陽經嶓冢山(漢水所出,元和三年已授此官)》羊士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赴資陽經嶓冢山(漢水所出,元和三年已授此官)》是唐代詩人羊士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寧愿舍棄舊路,坐上朱轓前行,
重回來使疲憊的人感受到漢恩。
今天,我鳴著騶馬來到嶓峽,
回去勝過了博望,抵達了河源。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羊士諤作為官員奉命前往資陽經嶓冢山的情景。詩人寧愿舍棄舊有的路途,乘坐華麗的朱轓前行,以此來強調他對漢朝的忠誠和感激。他以疲憊的身體再次被委任,表達了對皇帝的尊重和感恩之情。詩人鳴著騶馬來到嶓峽,感到勝過了過去的博望,成功地抵達了河源。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從資陽經嶓冢山返回的情景,表達了他對皇帝的忠誠和感激之情,以及他在官場上的辛勞和成就感。詩中使用了一些富有意象的詞語,如"朱轓"、"騶馬"、"嶓峽"等,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通過對比"博望"和"河源",詩人表達了他的歸程勝過了他的起程,彰顯了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整首詩詞氣勢豪邁,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和對功名的渴望。
羊士諤是唐代文學史上的重要詩人,他的作品常常富有豪放、豪情和抒情的特點。這首詩詞展示了他獨特的寫作風格,通過簡練的語言表達出強烈的情感和對事物的獨特感悟,給人一種豪放不羈、意境深遠的藝術享受。
“重使疲人感漢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zī yáng jīng bō zhǒng shān hàn shuǐ suǒ chū, yuán hé sān nián yǐ shòu cǐ guān
赴資陽經嶓冢山(漢水所出,元和三年已授此官)
níng cí jiù lù jià zhū fān, zhòng shǐ pí rén gǎn hàn ēn.
寧辭舊路駕朱轓,重使疲人感漢恩。
jīn rì míng zōu dào bō xiá, hái shèng bó wàng zhì hé yuán.
今日鳴騶到嶓峽,還勝博望至河源。
“重使疲人感漢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