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翟方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人翟方進”全詩
兩年違色養,七夕又他鄉。
坐想斑衣戯,胡為捧檄忙。
何人翟方進,將母冠巖廊。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七夕》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七夕》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遠方親人的情感。在七夕這個特殊的日子里,作者在異鄉仰望著滿天的星云,心中充滿了思念之情。已有兩年未能與親人團聚,如今又是一個七夕,作者心中更加思念故鄉的景色和親人的相伴。坐在這里,作者想象著親人們穿著鮮艷的衣裳嬉戲玩樂的場景,而自己卻無法親身參與其中,心中感到無比的愧疚和焦急。作者疑問:有誰能傳達我的思念之情,將我的問候帶給遠方的親人?也許是誰能夠代替我的身份,將我的心意傳達給遠方的母親?
賞析:
這首詩以深深的思鄉之情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在七夕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作者仰望天空、心馳忘寢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對家鄉和親人的牽掛。詩中的"兩年違色養"表明作者已有兩年未能回家,這種時間的長久使得思念之情更加強烈。"斑衣戲"暗示了親人們歡樂、活潑的場景,而作者卻無法親身參與其中,加之"胡為捧檄忙"的疑問,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愧疚和焦急。最后兩句"何人翟方進,將母冠巖廊"則表達了作者對能夠代替自己傳達心意的人的期盼。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異鄉思念親人的情感,情緒真摯而深沉。通過對遠方的思念和無法回家的焦急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同時,詩中的意象描寫也豐富多彩,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何人翟方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xī
七夕
mù qiè yún chuí wàng, xīn chí zhěn wàng liáng.
目切云垂望,心馳枕忘涼。
liǎng nián wéi sè yǎng, qī xī yòu tā xiāng.
兩年違色養,七夕又他鄉。
zuò xiǎng bān yī hū, hú wéi pěng xí máng.
坐想斑衣戯,胡為捧檄忙。
hé rén dí fāng jìn, jiāng mǔ guān yán láng.
何人翟方進,將母冠巖廊。
“何人翟方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