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江路與山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論江路與山椒”全詩
可憐楊柳空牽嫵,飛盡狂綿只綠條。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又和前韻十首》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又和前韻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廖行之
詩意與賞析:
《又和前韻十首》是宋代詩人廖行之的作品,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詩中提到了"結實收功鼎鼐調,不論江路與山椒",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作者在表達對于勞動成果的肯定,無論是在江路還是山椒之間,都能夠獲得豐碩的收獲。這種對勞動的贊美也可以理解為對勤勞的人們的歌頌。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可憐楊柳空牽嫵,飛盡狂綿只綠條",這句話描繪了楊柳樹的景象。楊柳是中國文化中常常出現的意象,它們在微風中搖曳生姿,給人以柔美的感覺。然而在詩中,作者表達了一種遺憾和無奈,描述了楊柳飛散殆盡后只剩下幾根綠條的景象。這種描寫可以引發人們對于時光流逝、歲月變遷的思考,暗示了一種人事易逝的哀嘆。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線索,通過對于勞動和自然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生活的感慨和對人世間事物轉瞬即逝的思考。廖行之以簡潔的語言和富有意境的描寫,將復雜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作者的情緒和思緒的流轉。這首詩也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情懷和對自然的熱愛,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不論江路與山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hé qián yùn shí shǒu
又和前韻十首
jiē shi shōu gōng dǐng nài diào, bù lùn jiāng lù yǔ shān jiāo.
結實收功鼎鼐調,不論江路與山椒。
kě lián yáng liǔ kōng qiān wǔ, fēi jǐn kuáng mián zhǐ lǜ tiáo.
可憐楊柳空牽嫵,飛盡狂綿只綠條。
“不論江路與山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