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無好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時無好句”全詩
不因人事謬,安得詩篇工。
鶯語喚昨夢,雞聲驚曉風。
此時無好句,愁絕有誰同。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和前韻》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前韻》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時間的雨送走了春天的尾巴,疲倦的旅行中憐憫那些困頓的旅客。不受世間紛擾所干擾,怎能寫出優美的詩篇呢?黃鶯的鳴叫喚起了昨夜的夢境,雞鳴聲驚擾了清晨的風。此刻我無法構思出好的詩句,愁緒卻無人能與我共鳴。
詩意:
《和前韻》描繪了一個雨后春末的景象,詩人在旅途中感受著自然的變化和人生的無常。詩人表達了對旅途中困頓旅客的同情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寫作上的困擾。詩中的鶯語和雞鳴聲是對時間的暗示,揭示了人事已逝、時光荏苒的主題。詩人在無法找到靈感和表達自己感受的詞句時,感到孤獨和無助,與世界產生了隔閡。
賞析:
《和前韻》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春末雨后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表達自己對困頓旅客的同情,展現了他對人情冷暖的敏感和對人生無常的領悟。詩中的黃鶯和雞鳴聲成為了時間的象征,映照出詩人對光陰流逝的感慨和對時光無情的思考。同時,詩人的自我懷疑和無助感也在詩中得到了抒發,詩人感嘆自己無法寫出好的詩句,表達了內心的孤獨和無奈。整首詩以簡短的詞句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此時無好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qián yùn
和前韻
jiǔ yǔ sòng chūn wǎn, juàn yóu lián kè qióng.
久雨送春晚,倦游憐客窮。
bù yīn rén shì miù, ān dé shī piān gōng.
不因人事謬,安得詩篇工。
yīng yǔ huàn zuó mèng, jī shēng jīng xiǎo fēng.
鶯語喚昨夢,雞聲驚曉風。
cǐ shí wú hǎo jù, chóu jué yǒu shuí tóng.
此時無好句,愁絕有誰同。
“此時無好句”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