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原渺萬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原渺萬頃”全詩
定應游戲爾,豈事雕琢工。
三章見囊穎,一讀清頭風。
貧兒獲茲富,往往至寶同。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和前韻》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前韻》是宋代詩人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態度和觀點。作者認為真正的詩歌應該自然流暢,不受拘束,而不是過于雕琢和人為修飾。他認為詩歌應該像自然界的景物一樣廣闊深遠,不受界限和限制,而不是只關注表面的華麗。作者還表達了詩歌可以給人帶來豐富內涵和愉悅感受的觀點。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詩歌的獨特見解。詩中的“渺萬頃,袞袞來無窮”描繪了廣闊的景象,暗示了詩歌應該具有無限的表達力和想象力。作者認為真正的詩歌應該自然而來,不需要過多的雕琢和修飾,因為自然的美是最真實、最美的。他提倡自由自在地創作,不受拘束和限制。
詩中的“三章見囊穎,一讀清頭風”表達了作者對詩歌內涵的追求。他認為一首好詩應該以簡潔明了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意蘊,讀者只需一讀即可感受到清新的風味。作者在這里通過“三章”來表達了詩詞的內涵豐富,而“清頭風”則暗示了讀者在閱讀詩詞時所得到的暢快感受。
最后兩句“貧兒獲茲富,往往至寶同”,表達了作者對詩歌的價值和力量的認識。作者認為即使是貧窮的人,通過創作詩歌,也可以獲得精神上的富足和滿足。他相信詩歌是珍貴的寶藏,能夠帶給人們無盡的寶貴體驗。
這首詩詞以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看法和態度。作者強調自然、自由、內涵和愉悅,贊美詩歌的價值和力量。整首詩詞氣勢恢宏,意境開闊,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
“詩原渺萬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qián yùn
和前韻
shī yuán miǎo wàn qǐng, gǔn gǔn lái wú qióng.
詩原渺萬頃,袞袞來無窮。
dìng yīng yóu xì ěr, qǐ shì diāo zhuó gōng.
定應游戲爾,豈事雕琢工。
sān zhāng jiàn náng yǐng, yī dú qīng tóu fēng.
三章見囊穎,一讀清頭風。
pín ér huò zī fù, wǎng wǎng zhì bǎo tóng.
貧兒獲茲富,往往至寶同。
“詩原渺萬頃”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