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幅風帆下碧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幅風帆下碧川”全詩
寶劍詩成光射斗,扶搖路穩翼垂天。
湖山桂老乘秋興,越水梅開近日邊。
丹扆須賢方側席,會聽鳴履上星躔。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送黃尉解官因簡黃德亨》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黃尉解官因簡黃德亨》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夫君解開束縛,離開困擾,向著明亮的泉水前行,
十幅風帆在碧川上飛馳。
寶劍如詩般閃耀著光芒,猶如星斗一般耀眼。
他扶搖直上,穩定地踏上通往天空的路途。
湖山景色漸漸老去,但秋天的興致依然盎然。
越水邊的梅花開放近在眼前,不久就會迎來春天。
在座的各位官員都應該側身讓賢,因為丹扆已經準備好了,
我們一起聽從他的指引,踏上升仙之路。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黃尉解官黃德亨辭官追求自由的情景。夫君解開束縛,離開紛擾,向著明亮的泉水前行,象征著黃德亨擺脫了官場的限制和困擾,追求自由的生活。詩中的十幅風帆下碧川代表著他遠離塵囂,揚帆起航,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寶劍如詩般閃耀光芒,猶如星斗一般耀眼,表達了黃德亨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所展現的勇氣和光輝。他扶搖直上,穩定地踏上通往天空的路途,象征著他邁向更高境界的決心和堅定信念。詩中描繪了湖山景色漸漸老去,但秋天的興致依然盎然,越水邊的梅花開放近在眼前,不久就會迎來春天,寓意著黃德亨在離開官場后,仍然充滿希望和活力,迎接新的人生階段。最后,詩中提到了丹扆須賢方側席,會聽鳴履上星躔,表示在座的官員們應該讓賢,讓黃德亨有機會發揮才華和智慧,引領大家追求更高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詞以抒發對黃德亨辭官追求自由的贊頌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黃德亨追尋自由的旅程,表達了對追求理想和自由的向往和推崇。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風帆、寶劍、扶搖等,使整首詩詞充滿了浪漫和想象力。同時,詩人通過描繪湖山秋色和越水梅花的景象,烘托出黃德亨追求自由的時代背景和境遇,更加凸顯了他的決心和勇氣。最后,詩詞以勸誡官員們讓賢,給予黃德亨以展示才華和智慧的機會,體現了作者對黃德亨的認可和贊許。
整首詩詞既有寫意的抒發,又有寓意的隱喻,通過對黃德亨追求自由的描繪,表達了對理想追求和人生抉擇的思考。詩詞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同時,詩中的景物描繪和意象運用也為讀者提供了一種美好的遐想和情感共鳴。整首詩詞通過對黃德亨個人經歷的描繪,折射出當時社會風氣和人們對自由追求的渴望,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廖行之作為宋代文人,他的詩詞以清新脫俗、意境深遠而著稱。這首《送黃尉解官因簡黃德亨》正是廖行之的代表作之一,體現了他對人生追求和自由意志的思考與贊美。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詩詞營造出一種富有情感和哲理的氛圍,引發讀者的共鳴和思考。
“十幅風帆下碧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uáng wèi jiě guān yīn jiǎn huáng dé hēng
送黃尉解官因簡黃德亨
fū jūn jiě niǔ qù tōng quán, shí fú fēng fān xià bì chuān.
夫君解紐去通泉,十幅風帆下碧川。
bǎo jiàn shī chéng guāng shè dòu, fú yáo lù wěn yì chuí tiān.
寶劍詩成光射斗,扶搖路穩翼垂天。
hú shān guì lǎo chéng qiū xìng, yuè shuǐ méi kāi jìn rì biān.
湖山桂老乘秋興,越水梅開近日邊。
dān yǐ xū xián fāng cè xí, huì tīng míng lǚ shàng xīng chán.
丹扆須賢方側席,會聽鳴履上星躔。
“十幅風帆下碧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