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容渺邈今何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音容渺邈今何在”全詩
一官未抵琴書樂,三釜何如菽水歡。
儻有軒裳存妙句,平居豐儉只儒酸。
音容渺邈今何在,云黯江南萬木寒。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挽周宣教宗沂二首》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周宣教宗沂二首》是宋代廖行之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對周宣教宗沂的挽歌,表達了對其德行的贊頌和對其逝去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子職勤勞眾莫攀,
巴丘高節世尤難。
一官未抵琴書樂,
三釜何如菽水歡。
儻有軒裳存妙句,
平居豐儉只儒酸。
音容渺邈今何在,
云黯江南萬木寒。
詩意:
這位宣教宗沂先生,一生勤勞不輟,眾人難及其高尚的品行。他的高尚之節在當世尤為難得。雖然他還未能享受到官職所帶來的榮譽和音樂之樂,但他對簡樸的生活卻感到滿足。如果有機會保留下他的才華和優美的詩句,那將是一種美好。他平日里過著簡樸而儒雅的生活,但他的音容已經漸漸消逝,如今他的存在如同云霧遮蔽了江南的萬木,顯得黯淡無光。
賞析:
這首詩以挽歌的形式,表達了對已故的宣教宗沂的懷念之情。首先,詩人贊揚了宗沂先生的勤勞和高尚的品行,認為他的高尚之節在當世是非常難得的。然后,詩人以對比的方式描述了宗沂先生未能享受到官職和音樂的樂趣,但他對簡樸的生活卻感到滿足。這種對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選擇,體現了宗沂先生崇尚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接著,詩人表達了對保留宗沂先生才華和詩句的渴望,將其視為一種美好的遺產。最后,詩人以音容渺邈和云黯江南萬木寒的意象,表達了對宗沂先生逝去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樸素的意象,表達了對宣教宗沂的贊頌和思念之情。通過對宗沂先生的品行和生活態度的描繪,詩人傳遞了對儒家精神和簡樸生活的崇尚。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宋代士人對德行和精神追求的思考和追憶。
“音容渺邈今何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zhōu xuān jiào zōng yí èr shǒu
挽周宣教宗沂二首
zi zhí qín láo zhòng mò pān, bā qiū gāo jié shì yóu nán.
子職勤勞眾莫攀,巴丘高節世尤難。
yī guān wèi dǐ qín shū lè, sān fǔ hé rú shū shuǐ huān.
一官未抵琴書樂,三釜何如菽水歡。
tǎng yǒu xuān shang cún miào jù, píng jū fēng jiǎn zhǐ rú suān.
儻有軒裳存妙句,平居豐儉只儒酸。
yīn róng miǎo miǎo jīn hé zài, yún àn jiāng nán wàn mù hán.
音容渺邈今何在,云黯江南萬木寒。
“音容渺邈今何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