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遞照秋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迢遞照秋山”全詩
萬里平蕪靜,孤城落葉閑。
露濃棲雁起,天遠戍兵還。
復映征西府,光深組練間。
分類: 池塘
作者簡介(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關山月》楊巨源 翻譯、賞析和詩意
《關山月》是唐代楊巨源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蒼茫的天空臨近故關,
迢遞的月光照耀秋山。
萬里平原靜謐無聲,
孤城中的落葉無憂閑。
濃露中雁群聚起舞,
遠天中戍兵歸還家。
月光再次映照征西府,
照亮深夜中的士兵營。
詩意:
這首詩詞以關山為背景,描繪了秋夜中的邊塞景象。詩人用簡潔而準確的詞語,表達了蒼茫的邊疆景色和士兵們的歸鄉之情。其中蘊含著對邊塞生活的思考和對歸家的渴望。
賞析:
《關山月》通過對關山、月光、平原、孤城、落葉、露水、雁群、戍兵等形象的描繪,展示了邊塞地區的寧靜和孤獨。詩人使用了平實的語言,把自然景觀與人情景感相結合,以表現出士兵們在邊關的艱苦生活和思鄉之情。
首句描述了蒼茫的天空和遠離的故關,給人一種廣袤而遼闊的感覺。接著,詩人描繪了迢遞的月光照耀秋山,給人以寂靜和溫柔的印象。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萬里平原的寧靜和孤城的悠閑,展示了邊塞地區的靜謐景象。
下半部分描繪了露水濃郁時,雁群聚集起舞,戍兵返回家園的情景。這些形象表達了士兵們的歸鄉之喜,同時也意味著戍守邊塞的責任。最后兩句再次提到了月光,將它映照在征西府和士兵營帳之間,照亮了深夜中的邊塞。
整首詩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展示了邊塞地區的遼闊、寧靜和孤獨,以及士兵們的忠誠和思鄉之情。它表達了對邊塞生活的思考和對歸家的渴望,既有壯美的自然景色,又有人情的溫暖和堅守。
“迢遞照秋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shān yuè
關山月
cāng máng lín gù guān, tiáo dì zhào qiū shān.
蒼茫臨故關,迢遞照秋山。
wàn lǐ píng wú jìng, gū chéng luò yè xián.
萬里平蕪靜,孤城落葉閑。
lù nóng qī yàn qǐ, tiān yuǎn shù bīng hái.
露濃棲雁起,天遠戍兵還。
fù yìng zhēng xī fǔ, guāng shēn zǔ liàn jiān.
復映征西府,光深組練間。
“迢遞照秋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