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應想綠陰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園應想綠陰繁”全詩
農忙野叟朝耕隴,蠶老人家晝掩門。
游子漫憐春色晚,故園應想綠陰繁。
歸歟屈指無多日,夜雨團欒酒一尊。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宜春道中》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宜春道中》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路轉溪回幾曲村,
溪頭流水去渾渾。
農忙野叟朝耕隴,
蠶老人家晝掩門。
游子漫憐春色晚,
故園應想綠陰繁。
歸歟屈指無多日,
夜雨團欒酒一尊。
詩意:
《宜春道中》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宜春道路上的景象。詩人通過描繪村莊、溪流、農耕、蠶絲等元素,表達了對家鄉鄉村生活的思念和對游子歸鄉的期盼之情。詩中融入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描寫,展示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感受。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歸鄉之路的期盼。詩人描述了一條曲折的道路,路旁村莊依次出現,溪流輕柔地流淌著。農民們早早起床勞作,蠶絲作坊里的老人白天都關起門來。詩人以此描繪了一個勤勞樸實的農村景象,展現了對家鄉田園生活的向往。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游子對家鄉的思戀之情。他憐惜著春天的景色,想象故鄉的綠草如茵。詩中提到歸程已近,只需屈指數日,而夜雨中的欒樹、酒杯則象征著故鄉的溫暖和歡樂。這些細膩而富有感情的描寫,使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
《宜春道中》以其真實而質樸的描寫,展現了宋代農村生活的景象,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向往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溫暖和情感的場景中,引發讀者對家鄉的共鳴和對歸鄉的向往。
“故園應想綠陰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chūn dào zhōng
宜春道中
lù zhuǎn xī huí jǐ qū cūn, xī tóu liú shuǐ qù hún hún.
路轉溪回幾曲村,溪頭流水去渾渾。
nóng máng yě sǒu cháo gēng lǒng, cán lǎo rén jiā zhòu yǎn mén.
農忙野叟朝耕隴,蠶老人家晝掩門。
yóu zǐ màn lián chūn sè wǎn, gù yuán yīng xiǎng lǜ yīn fán.
游子漫憐春色晚,故園應想綠陰繁。
guī yú qū zhǐ wú duō rì, yè yǔ tuán luán jiǔ yī zūn.
歸歟屈指無多日,夜雨團欒酒一尊。
“故園應想綠陰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