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姮娥似欲相鉤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姮娥似欲相鉤引”全詩
姮娥似欲相鉤引,特地窺窗巧獻明。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月夜不寐》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月夜不寐》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亮在西山上漸漸變得蒼白,夜空清冷無比,
我躺在床上,枕著手臂,情感無法自已。
像是嫦娥想要牽引我,特意窺視窗外,巧妙地展現明亮的光景。
詩意:
《月夜不寐》描繪了一位詩人在月夜中難以入眠的情景。詩人通過對月夜的描繪,表達了他內心的情感和思緒。月薄西山,夜氣清冷,營造出一種寂靜而凄美的氛圍。在這樣的夜晚,詩人躺在床上,心情起伏不定,無法入眠。他想象嫦娥似乎要引導自己,透過窗戶窺視外面的景象,展現出明亮的光芒,給他帶來一種心靈的慰藉和啟示。
賞析:
《月夜不寐》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中的月夜被描繪得蒼白而清冷,與詩人內心的不安和無眠形成鮮明的對比。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與傳說中的嫦娥形象相聯系,增添了一絲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嫦娥作為月宮中的仙女,象征著美好和追求。詩人用姮娥引領自己的形象,表達了他內心渴望超越塵世平凡的心情。詩詞中的窺窗和獻明意味著詩人通過觀察外界的明亮景象,尋找心靈的慰藉和啟示,以此來排解自己的不眠之苦。
整首詩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體驗,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營造出一種詩意深遠的氛圍。詩人借助嫦娥的形象和月夜的意象,表達了自己對美好和追求的渴望,以及對心靈寄托的追尋。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喚起讀者對月夜的思索和對內心世界的共鳴,展現出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姮娥似欲相鉤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è yè bù mèi
月夜不寐
yuè báo xī shān yè qì qīng, jiù chuáng yī zhěn bù shèng qíng.
月薄西山夜氣清,就床欹枕不勝情。
héng é shì yù xiāng gōu yǐn, tè dì kuī chuāng qiǎo xiàn míng.
姮娥似欲相鉤引,特地窺窗巧獻明。
“姮娥似欲相鉤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