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趁登高入酒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好趁登高入酒觴”全詩
誰知璞玉渾金態,盡作紅塵紫陌妝。
流液尚能甘水味,返魂應付與梅香。
來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觴。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重九后菊》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九后菊》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寂寞的東籬已經結了幾夜霜,
無法忍受的炎涼使我憔悴不堪。
誰知道那塊粗糙的玉石卻有金子的光彩,
卻只能在紅塵紫陌中作為裝飾。
我流下的淚水仍然帶著清甜的味道,
靈魂回歸時只能與梅花的香氣相應。
明年的深秋不要再失落,
好好趁著登高飲酒的機會。
詩意:
《重九后菊》描繪了一個寂寞冷落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對紛繁塵世的無奈。詩中提到的東籬、霜、炎涼等形象都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作者通過對璞玉、紅塵紫陌、流液和梅香等意象的運用,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失望與不滿。最后,作者呼吁在來年的深秋不要再讓自己失落,而是要珍惜登高飲酒的機會,尋找一份心靈的寧靜和快樂。
賞析:
《重九后菊》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璞玉、紅塵紫陌等意象的運用,將人生的喜怒哀樂與自然景物、人造景觀相對應,展現出一種內心的寂寥和孤獨感。作者通過揭示人生的無常和變幻,表達了對紛繁塵世的疲憊和迷茫,同時也流露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詩中的「流液」和「返魂」意味著作者內心的情感流淌和靈魂的回歸,與梅花的香氣相應,表達了對美好回憶和精神寄托的渴望。最后兩句「來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觴」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期許,呼吁珍惜時光,積極面對人生,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景物的描寫和寓意的運用,抒發了對人生和世界的感慨和追求。它表達了對紛繁塵世的無奈和不滿,同時也傳遞著一種追求心靈寧靜和快樂的呼吁。
“好趁登高入酒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ng jiǔ hòu jú
重九后菊
jì mò dōng lí jǐ xī shuāng, bù kān qiáo cuì zhú yán liáng.
寂寞東籬幾夕霜,不堪憔悴逐炎涼。
shéi zhī pú yù hún jīn tài, jǐn zuò hóng chén zǐ mò zhuāng.
誰知璞玉渾金態,盡作紅塵紫陌妝。
liú yè shàng néng gān shuǐ wèi, fǎn hún yìng fù yǔ méi xiāng.
流液尚能甘水味,返魂應付與梅香。
lái nián mò luò qiū shēn hòu, hǎo chèn dēng gāo rù jiǔ shāng.
來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觴。
“好趁登高入酒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