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其緘口罷游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其緘口罷游談”全詩
人情展轉憐風月,世路沈迷泣北南。
我已灰心忘厚味,誰其緘口罷游談。
如今欲問西來意,便掛僧牌報放參。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用韻雜興》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韻雜興》是宋代廖行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夏葛冬裘等一衫,
飛黃跛鱉謾同驂。
人情展轉憐風月,
世路沈迷泣北南。
我已灰心忘厚味,
誰其緘口罷游談。
如今欲問西來意,
便掛僧牌報放參。
詩詞以對比手法描繪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困惑。詩的開頭,夏葛與冬裘被并列,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反映了作者生活的貧寒與艱辛。飛黃與跛鱉也是對比的象征,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追求與現實之間的沖突。
詩的第三、四句表達了作者對風月之情的憐憫和感慨,揭示了人情世故的變化和社會的迷茫。作者對于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和風月之間的轉換感到憐憫,同時對于自己在世途中的困惑和迷失感到悲傷。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物質和名利的追求已經失去了興趣和熱情,對于世俗的游談也感到厭倦。他認為現在想要尋找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應該去問問西來的僧人,意味著希望借助佛家的智慧來尋找內心的出路。
整首詩以對比和反諷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現實生活的矛盾和迷茫,同時透過詩中的景物和情感,揭示了人情世故的變幻和社會的荒謬。作者通過對比和比喻,表達了自己對于內心價值的追求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最終寄望于佛家的智慧能夠給予自己答案。整首詩以清新的語言和深刻的情感,呈現出了宋代士人在紛繁世態中的心靈追求和對真理的探索。
“誰其緘口罷游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yùn zá xìng
用韻雜興
xià gé dōng qiú děng yī shān, fēi huáng bǒ biē mán tóng cān.
夏葛冬裘等一衫,飛黃跛鱉謾同驂。
rén qíng zhǎn zhuǎn lián fēng yuè, shì lù shěn mí qì běi nán.
人情展轉憐風月,世路沈迷泣北南。
wǒ yǐ huī xīn wàng hòu wèi, shuí qí jiān kǒu bà yóu tán.
我已灰心忘厚味,誰其緘口罷游談。
rú jīn yù wèn xī lái yì, biàn guà sēng pái bào fàng cān.
如今欲問西來意,便掛僧牌報放參。
“誰其緘口罷游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