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賦一時高李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詞賦一時高李杜”全詩
詞賦一時高李杜,弟兄今日掃機云。
未還金馬日邊詔,去作玉樓天上文。
千里莫能親視窆,篇詩寄挽亦徒云。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挽武宣教徹二首》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武宣教徹二首》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書信來到引發我對你的深思,
感情如鴻雁高聲呼喚成群。
詞賦一時風靡李白和杜甫,
如今兄弟卻在戰場中掃盡飛云。
尚未回歸,太陽已落山邊,傳來詔書,
你將成為上天玉樓的文儀。
千里之遙無法親眼看你入土,
寄托哀思于詩篇,徒為虛幻。
詩意和賞析:
《挽武宣教徹二首》是一首哀悼戰爭中逝去的親人的詩詞。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戰爭殘酷性質的感嘆。
詩的開篇,作者收到了一封書信,這封書信讓他對親人更加思念。他將思念之情比作高飛的雁群,以強烈的情感呼喚著親人的歸來。
接著,作者提到了當時李白和杜甫等詩人所創作的詞賦風靡一時,表達了對親人的自豪和贊美。但現在,他的兄弟卻在戰場上奮斗,戰爭的硝煙籠罩著他們。他們無法重逢,只能在戰場上掃盡飛云,為國家盡忠。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寫到親人尚未歸來,太陽已經落山,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親人的危險境地。他聽到了傳來的詔書,意味著親人將在戰場上戰死,成為上天玉樓的文儀,即在天上化作仙人。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無法親眼見到親人下葬的遺憾,只能將哀思寄托于詩篇,卻知道這一切只是虛幻,無法實現。
整首詩詞以濃烈的哀思和無奈之情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戰爭的思考。通過對詩人的情感抒發,讀者也能感受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無盡的悲傷。
“詞賦一時高李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wǔ xuān jiào chè èr shǒu
挽武宣教徹二首
shū lái liāo wǒ zhòng sī jūn, qíng bǐ yōng yōng yàn jiào qún.
書來撩我重思君,情比雝雝雁叫群。
cí fù yī shí gāo lǐ dù, dì xiōng jīn rì sǎo jī yún.
詞賦一時高李杜,弟兄今日掃機云。
wèi hái jīn mǎ rì biān zhào, qù zuò yù lóu tiān shàng wén.
未還金馬日邊詔,去作玉樓天上文。
qiān lǐ mò néng qīn shì biǎn, piān shī jì wǎn yì tú yún.
千里莫能親視窆,篇詩寄挽亦徒云。
“詞賦一時高李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