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催晚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林催晚計”全詩
山林催晚計,顏面久秋風。
有傳記耆舊,無書問子公。
反關違世久,幽事亦匆匆。
分類: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即事》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事》是宋代詩人楊冠卿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人際關系的冷暖。通過山林、晚風等意象的描繪,詩人呈現出時光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人事悲憫里,交情冷暖中。
山林催晚計,顏面久秋風。
有傳記耆舊,無書問子公。
反關違世久,幽事亦匆匆。
這首詩詞寄托了深厚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通過"人事悲憫里,交情冷暖中"的描述,表達了對人事沉浮、人際關系冷暖的感嘆。這種感嘆在詩詞中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得到了進一步的映襯。
"山林催晚計,顏面久秋風"這兩句描繪了山林中的晚霞和秋風,暗示了時光的飛逝和歲月的變遷。山林的景象催促著人們思考生命的短暫和歲月的流轉。
"有傳記耆舊,無書問子公"這兩句表達了對親友離別的思念和對已逝人物的追憶。詩人感嘆時光的無情,人事的更迭,對傳記耆舊的人物心懷敬意,卻無法與他們交流。
"反關違世久,幽事亦匆匆"這兩句則表達了對逆境和世俗束縛的反思。詩人意味深長地提到"幽事亦匆匆",揭示了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往往忽視了內心深處的幽靜之事。
整首詩詞通過對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和人際關系的冷暖的描繪,以及對時光流逝和生活瑣碎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事的感慨。詩詞的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索,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和珍貴。
“山林催晚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shì
即事
rén shì bēi huān lǐ, jiāo qíng lěng nuǎn zhōng.
人事悲懽里,交情冷暖中。
shān lín cuī wǎn jì, yán miàn jiǔ qiū fēng.
山林催晚計,顏面久秋風。
yǒu zhuàn jì qí jiù, wú shū wèn zi gōng.
有傳記耆舊,無書問子公。
fǎn guān wéi shì jiǔ, yōu shì yì cōng cōng.
反關違世久,幽事亦匆匆。
“山林催晚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