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移小隊入襄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移小隊入襄陽”全詩
江山尚帶戎馬氣,齋合遽聞編簡香。
自昔聲名滿梁楚,向來為政壓龔黃。
風流高出山翁上,不用擎鞭問葛強。
分類: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別襄陽帥》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別襄陽帥》是宋代詩人楊冠卿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淮海棠陰已著行,
卻移小隊入襄陽。
江山尚帶戎馬氣,
齋合遽聞編簡香。
自昔聲名滿梁楚,
向來為政壓龔黃。
風流高出山翁上,
不用擎鞭問葛強。
詩意:
這首詩是楊冠卿在宋代創作的,表達了他對襄陽帥的離別之情。詩人提到了淮海的桃花已經凋謝,意味著時間的流逝,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小隊移駐到襄陽。襄陽自古以來就是戰亂頻繁的地方,江山依然帶有戰爭的氣息。而在這個戰亂的環境中,詩人卻能聞到宴齋中的編簡香氣,這種對文化和宴飲的渴望表明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
詩人自稱聲名滿梁楚,意指他在文壇上的聲望已經擴展到了整個梁楚地區,他的才華備受贊譽。然而,他的政治理想卻被現實的權力壓制,無法實現。他將自己比作高山上的隱士,不追求權力和地位,不需要擎鞭去詢問葛強(指權貴),表明他對世俗權謀的不屑和超然態度。
賞析:
《別襄陽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戰亂時期的離別之情和內心的矛盾。詩中運用了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淮海的桃花凋謝、襄陽帶有戰爭氣息,與詩人內心的無奈和對文化的渴望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表達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對權貴的不屑,詩人展示了一種超脫世俗的情懷和對高尚理想的追求。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和思想,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詩人通過對個人命運的反思,表達了對政治腐敗和戰亂的不滿,同時也展示了自己追求高尚理想的堅持,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卻移小隊入襄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ié xiāng yáng shuài
別襄陽帥
huái hǎi táng yīn yǐ zhe xíng, què yí xiǎo duì rù xiāng yáng.
淮海棠陰已著行,卻移小隊入襄陽。
jiāng shān shàng dài róng mǎ qì, zhāi hé jù wén biān jiǎn xiāng.
江山尚帶戎馬氣,齋合遽聞編簡香。
zì xī shēng míng mǎn liáng chǔ, xiàng lái wéi zhèng yā gōng huáng.
自昔聲名滿梁楚,向來為政壓龔黃。
fēng liú gāo chū shān wēng shàng, bù yòng qíng biān wèn gé qiáng.
風流高出山翁上,不用擎鞭問葛強。
“卻移小隊入襄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