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塵豈復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音塵豈復疏”全詩
身為陋巷客,門有絳轅車。
朝覽夷吾傳,暮習潁陽書。
眄云高羽翼,待賈蘊璠玙.
纓弁雖云阻,音塵豈復疏。
若因風雨晦,應念寂寥居。
分類:
作者簡介(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寄贈田倉曹灣》楊巨源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贈田倉曹灣》是唐代楊巨源創作的一首詩。
詩中描述了作為一個貧窮的居民,作者沉浸于文化學習和獨處的生活狀態中。他修讀有關夷吾和潁陽的書籍,展望將來追求仕途的機會,同時也表達了對久居寂寥的生活的思念。
詩中的芳蘭代表春天花草的繁盛和美好,紅英則象征著豐收和繁榮。雖然作者生活貧困,但仍有著好客的品性,門前停放著絳轅車,展現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作者早晚整理書籍,是他對知識的追求和對文化扎根的堅持。他以充滿希望的心情觀望著云彩高飛的鳥羽,期待自己過上富貴的生活。作者同樣懷念過去的友誼和生活的鬧市,聆聽著音樂和車馬聲。盡管有時風雨阻隔,作者卻始終牢記自己的秋窗和獨處的生活。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貧窮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想象和追求,也展現了作者在貧困環境下保持自我追求和堅持精神的態度。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寫,詩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對寂寥生活的思念。這首詩展示了唐代居民對豐收、繁盛和富足的向往,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個人對知識、友誼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詩中英氣蘊藉,以寥寥數語刻畫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矛盾,同時也展示了對前途的思索和對寂靜生活的追憶。整首詩句寫景宏大,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回味之感。
“音塵豈復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èng tián cāng cáo wān
寄贈田倉曹灣
fāng lán mèi tíng chú, zhuó zhuó hóng yīng shū.
芳蘭媚庭除,灼灼紅英舒。
shēn wéi lòu xiàng kè, mén yǒu jiàng yuán chē.
身為陋巷客,門有絳轅車。
cháo lǎn yí wú chuán, mù xí yǐng yáng shū.
朝覽夷吾傳,暮習潁陽書。
miǎn yún gāo yǔ yì, dài jiǎ yùn fán yú.
眄云高羽翼,待賈蘊璠玙.
yīng biàn suī yún zǔ, yīn chén qǐ fù shū.
纓弁雖云阻,音塵豈復疏。
ruò yīn fēng yǔ huì, yīng niàn jì liáo jū.
若因風雨晦,應念寂寥居。
“音塵豈復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