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嗣文靖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入嗣文靖德”全詩
家傳墨莊書,入嗣文靖德。
欲知治興衰,是系道滋熄。
愚獨愧衣冠,身宜親稼穡。
分類:
作者簡介(趙蕃)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對五首》趙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對五首》是宋代趙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常州的文人官員以太守的身份入朝拜見皇帝的情景,并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興衰和個人身份的思考。
譯文:
青氈非舊物,
喬木豈故國。
家傳墨莊書,
入嗣文靖德。
欲知治興衰,
是系道滋熄。
愚獨愧衣冠,
身宜親稼穡。
詩意:
這青色的氈子不是舊物,
高大的樹木也不是故國的象征。
家傳的墨莊書籍,
繼承了文靖的德行。
如果想要了解社會的興衰,
那必然要考慮道義的強弱。
我這個愚昧之人,只能慚愧于我的衣冠,
應該親身從事農田的耕作。
賞析:
這首詩以常州的文人官員以太守的身份進京朝見皇帝為背景,通過對青氈、喬木、墨莊書等意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傳承和道德教化的重視。作者通過"青氈非舊物"的描述,暗示了太守的身份地位高貴,與普通百姓不同。而"喬木豈故國"的表達,則暗示了離鄉背井之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家傳墨莊書,入嗣文靖德"突出了家族文化的傳承,以及對先輩德行的繼承與傳承。
詩的后半部分則通過"欲知治興衰,是系道滋熄"來表達了對社會興衰的思考。作者認為社會的興衰與道義的強弱密切相關,道德的衰退將導致社會的衰落。最后兩句"愚獨愧衣冠,身宜親稼穡"則表達了作者謙遜的態度和對務實生活的倡導,認為個人應當親身從事農田的耕作,關注現實生活,而非純粹追求功名利祿。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傳統、道義和社會興衰的思考。同時,詩中透露出一種務實和謙遜的態度,對于身份和社會地位的反思,體現了宋代士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入嗣文靖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zhōu xiān shēng yǐ tài shǒu rù duì wǔ shǒu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對五首
qīng zhān fēi jiù wù, qiáo mù qǐ gù guó.
青氈非舊物,喬木豈故國。
jiā chuán mò zhuāng shū, rù sì wén jìng dé.
家傳墨莊書,入嗣文靖德。
yù zhī zhì xīng shuāi, shì xì dào zī xī.
欲知治興衰,是系道滋熄。
yú dú kuì yì guān, shēn yí qīn jià sè.
愚獨愧衣冠,身宜親稼穡。
“入嗣文靖德”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