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但沈疴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但沈疴愈”全詩
湖山游息處,風月笑言情。
豈但沈疴愈,能令老眼明。
無嫌數呼喚,政爾一殷兄。
分類: 西湖
作者簡介(趙蕃)
《伯玉夜過因談西湖石筍峰舊游用初三日韻》趙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伯玉夜過因談西湖石筍峰舊游用初三日韻》
作者:趙蕃(宋代)
中文譯文:
相識欣佳士,
常談厭老生。
湖山游息處,
風月笑言情。
豈但沈疴愈,
能令老眼明。
無嫌數呼喚,
政爾一殷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作者與伯玉夜間在西湖石筍峰舊游的情景。詩中表達了作者對知己相遇的喜悅,對瑣事的厭倦,以及在湖山之間游玩時所產生的寧靜和對自然風景的贊美。
詩的第一句“相識欣佳士”,表達了作者對與伯玉相識的高興之情。詩的第二句“常談厭老生”,暗示了作者對瑣碎的世俗之事的厭倦,希望能與伯玉進行一次寧靜的對話。
接下來的兩句“湖山游息處,風月笑言情”,描繪了作者與伯玉在湖山之間游玩的情景。湖山是指西湖的美景,游息處則是指在此停留、休憩。作者感受到湖山的美麗,同時也感受到風和月亮的詩意,心情愉悅。
詩的下半部分“豈但沈疴愈,能令老眼明。無嫌數呼喚,政爾一殷兄。”表達了作者希望通過與伯玉的交流與游玩,不僅能夠治愈內心的痛苦和疲憊,還能使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詩中的“政爾一殷兄”則表示作者對伯玉的親密稱呼,以及彼此之間深厚的友誼。
整首詩以寫景與抒情為主線,通過描繪西湖和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中透露出對塵世瑣事的厭倦和對自然之美的向往,反映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與心靈的交融,以及追求真摯友誼的情感傾向。
“豈但沈疴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ó yù yè guò yīn tán xī hú shí sǔn fēng jiù yóu yòng chū sān rì yùn
伯玉夜過因談西湖石筍峰舊游用初三日韻
xiāng shí xīn jiā shì, cháng tán yàn lǎo shēng.
相識欣佳士,常談厭老生。
hú shān yóu xī chù, fēng yuè xiào yán qíng.
湖山游息處,風月笑言情。
qǐ dàn shěn kē yù, néng lìng lǎo yǎn míng.
豈但沈疴愈,能令老眼明。
wú xián shù hū huàn, zhèng ěr yī yīn xiōng.
無嫌數呼喚,政爾一殷兄。
“豈但沈疴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