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比常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月色比常佳”全詩
晨氣早已肅,暮云深更遮。
巡檐徒四立,顧影晚興嗟。
桂旱猶藏蕊,橘秋反吐花。
分類: 不見
作者簡介(趙蕃)
《三夜不見月》趙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夜不見月》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中秋之夜,卻無法見到皎潔的明月。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秋隔明日,月色比常佳。
晨氣早已肅,暮云深更遮。
巡檐徒四立,顧影晚興嗟。
桂旱猶藏蕊,橘秋反吐花。
詩意:
這是一個中秋之夜,過了一天才能見到明月,但這個月亮的色彩比平常更加美好。清晨的氣息早已冷涼,夜幕下的濃云更加遮擋了明月的光輝。在屋檐下徘徊的人只能四處張望,黯然嘆息自己錯過了月亮的升起。桂樹盡管遭受干旱,仍然隱藏著花蕾的美麗;而橘樹在秋天卻意外地綻放出花朵。
賞析:
這首詩以中秋之夜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繪月亮的缺席,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錯過的遺憾之情。詩中的明月象征著希望、美好和圓滿,而作者無法見到明月,暗示了他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失落。晨氣的肅殺、暮云的遮擋,以及顧影晚興的嗟嘆,都營造出一種寂寞和無奈的氛圍。
然而,詩人并沒有完全沉溺于遺憾之中,而是通過描述桂樹和橘樹的景象,表達了對生命力和希望的謳歌。桂樹雖然遭受干旱,但仍然蘊藏著新的生機,這暗示了即使在逆境中,仍有可能迎來美好的轉機。而橘樹在秋天綻放花朵,更是給人以意外和喜悅,表達了生命的堅韌和不屈。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追求的力量和對逆境中希望的堅守。它讓人們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同時也教導我們在困境中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堅持追求美好,不放棄希望。
“月色比常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è bú jiàn yuè
三夜不見月
zhōng qiū gé míng rì, yuè sè bǐ cháng jiā.
中秋隔明日,月色比常佳。
chén qì zǎo yǐ sù, mù yún shēn gēng zhē.
晨氣早已肅,暮云深更遮。
xún yán tú sì lì, gù yǐng wǎn xìng jiē.
巡檐徒四立,顧影晚興嗟。
guì hàn yóu cáng ruǐ, jú qiū fǎn tǔ huā.
桂旱猶藏蕊,橘秋反吐花。
“月色比常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九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