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雖未厭愁奈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雖未厭愁奈何”全詩
今晨得晴絕可喜,病體素羸猶著錦。
杏花始開忽已落,桃李安能問今昨。
獨余楊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
春今二月已強半,匆匆何方為羈絆。
雨雖未厭愁奈何,又聽仆仆林鳩喚。
分類:
作者簡介(趙蕃)
《二月十七日》趙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二月十七日》是宋代趙蕃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待和對自然變化的感慨。
詩中描述了作者入春之后長時間沒有雨水的擔憂,直到今天早上終于放晴,這給了他極大的喜悅。盡管作者的身體素弱如錦,但他依然能夠欣賞到春天的美景。杏花剛剛開放就已凋謝,桃李花開又何人能詢問昨今的變化。唯有楊柳依舊青翠,仿佛還是叔叔的孩子一般柔弱。春天已經過去了一半,匆匆而來又給人帶來了牽絆。雖然雨水還未充足,但他仍然傾聽著林中鳩鳥的叫聲,感到無奈的愁緒。
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詩中描繪了春天的喜悅與短暫,以及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作者通過對細小事物的觀察,表達了對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的思考,展現了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
整首詩以清新、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同時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比,趙蕃將自然景色與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給人以深深的觸動。
“雨雖未厭愁奈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yuè shí qī rì
二月十七日
rù chūn bù yǔ yōu zài tián, shù cháo nǎi fù xiāng shǔ lián.
入春不雨憂在田,數朝乃復相屬連。
jīn chén dé qíng jué kě xǐ, bìng tǐ sù léi yóu zhe jǐn.
今晨得晴絕可喜,病體素羸猶著錦。
xìng huā shǐ kāi hū yǐ luò, táo lǐ ān néng wèn jīn zuó.
杏花始開忽已落,桃李安能問今昨。
dú yú yáng liǔ gù qīng qīng, nǎi shì réng shū zhī zǐ ruò.
獨余楊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
chūn jīn èr yuè yǐ qiáng bàn, cōng cōng hé fāng wèi jī bàn.
春今二月已強半,匆匆何方為羈絆。
yǔ suī wèi yàn chóu nài hé, yòu tīng pú pú lín jiū huàn.
雨雖未厭愁奈何,又聽仆仆林鳩喚。
“雨雖未厭愁奈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