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盍賦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言歸盍賦歸”全詩
世方疎直道,身亦墮危機。
舊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
淵明覺今是,伯玉悟前非。
分類:
作者簡介(趙蕃)
《偶作二首》趙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偶作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趙蕃。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昔日未謀求仕途,如今卻在言歸之時又懷念過去。這個世界對真實的道德觀念越來越疏遠,而我自己也陷入了危險的境地。舊時的住處依然保存著松樹和桂樹的香氣,春天的山野則長滿了蕨和薇草。我深感淵明覺悟了當下的現實,而伯玉則認識到了過去的錯誤。
這首詩詞中表達了作者的個人感受和對社會現狀的思考。作者曾經未謀求仕途,但現在又開始思考回歸家園的問題。他對當時社會的道德風氣感到失望,認為直爽的道德觀念正在被人遺忘。與此同時,作者也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不安全,可能面臨危險。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回憶起過去的時光,回憶起舊宅中的松桂芬芳和山野中的蕨薇叢生。這些景象成為了他內心的寄托和對美好過去的懷念。
詩詞中提到的淵明和伯玉是兩位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淵明是指東晉時期的文學家嵇康,他以才華橫溢和直言不諱而聞名。伯玉則指的是戰國時期的文學家屈原,他是楚國的政治家和詩人,也是《楚辭》的主要作者之一。通過提及這兩位歷史人物,作者可能意味著自己在當下的境況中有所覺悟,而且也認識到過去自己的錯誤。這種自省和反思使得詩詞更具深度和內涵。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個人經歷和社會現實的反思,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當下社會風貌的失望。通過運用自然景物和歷史人物的象征意義,作者將個人情感與時代背景相融合,呈現出一幅豐富而深刻的詩意圖景。
“言歸盍賦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ǒu zuò èr shǒu
偶作二首
wèi shì sī cóng shì, yán guī hé fù guī.
未仕思從仕,言歸盍賦歸。
shì fāng shū zhí dào, shēn yì duò wēi jī.
世方疎直道,身亦墮危機。
jiù zhái cún sōng guì, chūn shān fù jué wēi.
舊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
yuān míng jué jīn shì, bó yù wù qián fēi.
淵明覺今是,伯玉悟前非。
“言歸盍賦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