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幅誰能致襪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十幅誰能致襪材”全詩
七言粗可供詩本,十幅誰能致襪材。
想見高情澹云水,未嗟陳跡掩莓苔。
倦游到處渾如昔,欲住還成破雨回。
分類:
作者簡介(趙蕃)
《游石壁寺懷禪月》趙蕃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石壁寺懷禪月》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葉小舟像夷猶般漂來,
寺門混雜著樹影,向溪邊敞開。
七言詩寫得粗獷,適合于詩集,
十幅畫誰能表達出這絕妙的才華。
想見高情灑脫的云水之景,
但未能尋覓到留下痕跡的苔蘚。
疲倦的游人四處漫游,仿佛回到了過去,
欲求安居卻又被破碎的雨水所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游覽石壁寺時的思考和感慨。詩人用比喻的手法,將小舟比作夷猶族人,形容小舟在水面上漂流而來,給人一種靜謐、寧靜的感覺。寺門周圍的樹影交錯,敞開向溪流,展示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景象。
在詩的第三、四句中,詩人提到了七言詩和十幅畫。七言詩代表了詩歌的表達方式,而十幅畫則象征了繪畫藝術。詩人認為,寫七言詩和畫十幅畫都需要出色的才華和技巧,而非常少數人能夠達到這種高度。
接下來的幾句詩中,詩人表達了對高尚情操和寧靜自然景觀的向往。他渴望親眼目睹高情灑脫的云水之景,但卻未能在寺內找到留下痕跡的苔蘚,這暗喻著他無法找到真正的寧靜和純粹。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描述了自己疲倦的旅程和對安居的渴望。他感到身心疲憊,四處漫游,但卻無法找到真正的歸宿,被破碎的雨水所阻擋。這里的雨水可以理解為現實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和阻礙,使得詩人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寺廟和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高尚情操、純粹和寧靜的向往,同時也抒發了對無法達成愿望和安居的失落和困惑。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間。
“十幅誰能致襪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shí bì sì huái chán yuè
游石壁寺懷禪月
yī zhào yí yóu shí bì lái, sì mén zá shù xiàng xī kāi.
一棹夷猶石壁來,寺門雜樹向溪開。
qī yán cū kě gōng shī běn, shí fú shuí néng zhì wà cái.
七言粗可供詩本,十幅誰能致襪材。
xiǎng jiàn gāo qíng dàn yún shuǐ, wèi jiē chén jī yǎn méi tái.
想見高情澹云水,未嗟陳跡掩莓苔。
juàn yóu dào chù hún rú xī, yù zhù hái chéng pò yǔ huí.
倦游到處渾如昔,欲住還成破雨回。
“十幅誰能致襪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