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俱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人俱拙”全詩
到和靖、先生詩出,古人俱拙。
寫照乍分清淺水,傳神初付黃昏月。
盡後來、作者斗尖新,仍重疊。
離不得,春和臘。
少不得,煙和雪。
更茅檐低亞,竹籬輕折。
何事西鄰春得入,還如東閣人傷別。
總輸他、樹下作僧來,離言說。
分類: 滿江紅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滿江紅》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滿江紅·唐宋諸公》是宋代汪莘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唐宋時期的眾多文人墨客,以及他們對梅花的熱愛和對詩歌創作的追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唐宋時期的眾多文人墨客,
誰能夠領悟到梅花的親切。
直到和靖、先生的詩作出現,
才發現古人的詩作都相形見絀。
描寫梅花的景象如清淺的水,
給人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
后來的作者們紛紛涌現,
但他們的作品仍然不能超越前人。
離不開的是春天和冬天,
少不了的是煙雨和雪花。
茅檐下彎曲低垂,
竹籬輕輕搖曳。
為什么東鄰的春天能進入,
而西閣的人卻傷感別離。
總是輸給那些樹下的僧人,
他們離言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唐宋時期的文人墨客和他們對梅花的熱愛,表達了作者對傳統文化和古人詩作的敬仰之情。唐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繁榮的時期,許多文人墨客在這個時期涌現出來,其中包括和靖和先生,他們的詩作被視為經典,成為后人學習借鑒的對象。然而,盡管后來的作者們努力創作,但他們的作品仍然無法超越前人的輝煌。這表達了作者對前人智慧和才華的敬佩,并對自己的創作能力抱有一定的自省和謙遜之心。
詩詞中的梅花象征著高潔和堅韌的品質,作者通過描寫梅花的景象,展現了它們清淡純潔的美。茅檐低垂、竹籬輕折的描寫,給詩詞增添了一種靜謐的氛圍,使人感受到悠遠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詩詞中還融入了對春天和冬天、煙雨和雪花的描繪,通過四時景象的交替,表達了生命的變化和無常。
最后幾句描寫了東鄰的春天進入,而西閣的人卻傷感別離,暗示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離別的思考。樹下的僧人則象征著超脫塵俗的境界,他們以離言說的方式傳達智慧和真理。
總的來說,《滿江紅·唐宋諸公》通過描繪唐宋時期的文人墨客、梅花和四時景象,抒發了作者對傳統文化和前人詩作的敬佩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自身創作的思考和自省。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美和哲理的深刻理解,給人以啟迪和律動。
“古人俱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ǎn jiāng hóng
滿江紅
táng sòng zhū gōng, shuí dào dé méi huā qīn qiè.
唐宋諸公,誰道得、梅花親切。
dào hé jìng xiān shēng shī chū, gǔ rén jù zhuō.
到和靖、先生詩出,古人俱拙。
xiě zhào zhà fēn qīng qiǎn shuǐ, chuán shén chū fù huáng hūn yuè.
寫照乍分清淺水,傳神初付黃昏月。
jǐn hòu lái zuò zhě dòu jiān xīn, réng chóng dié.
盡後來、作者斗尖新,仍重疊。
lí bù dé, chūn hé là.
離不得,春和臘。
shǎo bu dé, yān hé xuě.
少不得,煙和雪。
gèng máo yán dī yà, zhú lí qīng zhé.
更茅檐低亞,竹籬輕折。
hé shì xī lín chūn dé rù, hái rú dōng gé rén shāng bié.
何事西鄰春得入,還如東閣人傷別。
zǒng shū tā shù xià zuò sēng lái, lí yán shuō.
總輸他、樹下作僧來,離言說。
“古人俱拙”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