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月題詩隨淺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對月題詩隨淺深”全詩
缺此作鉤圓作鑒,白將如玉紫如金。
練丹道士綿綿守,見性禪師了了吟。
今夜誰家殺風景,聒天鼓吹到橫參。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中秋月五首》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月五首》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月亮的深情,以及他在月下創作詩歌的心情和體驗。
詩詞的中文譯文:
長久以來,我將月亮視為內心的寄托,隨著心境的淺深而題寫出許多與月亮相關的詩作。缺少了它,我的筆墨就失去了靈感和指引,無論是明亮如玉的月色還是深沉如金的月光。修練丹道的道士們默默守護著月亮的光芒,而悟道的禪師們則在月下領悟了生命的真諦。然而,今夜是誰家的喧囂打破了寧靜的景象,嘈雜的音樂聲傳遍天際,破壞了我靜心思考的氛圍。
詩意和賞析:
《中秋月五首》通過描繪詩人對月亮的情感和月下創作的體驗,表達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詩人將月亮視為自己心靈的寄托和啟示,認為月亮的存在能夠激發他的創作靈感。他以比喻的手法,將月亮的明亮和深沉分別比作玉和金,突顯了月亮獨特的光芒和價值。
詩中提到了修練丹道的道士和悟道的禪師,暗示了詩人對修行和心靈覺醒的向往。道士們默默守護著月亮的光芒,象征著他們對宇宙秩序和自然之道的敬畏和保護;而禪師們在月下領悟了生命的真諦,顯示了他們通過冥想與自然相融合,尋找內心的平靜和智慧。
然而,詩人在最后提到了今夜有人破壞了寧靜的景象,聒噪的音樂聲不斷,打破了他靜心思考的氛圍。這暗示了現實世界的喧囂和干擾,使詩人無法沉浸在月下的寧靜中,或許也折射出詩人對于現實世界的無奈和對內心寧靜的渴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月亮為主題,通過描繪月下的創作場景和探索內心世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心靈境界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沖突和隔閡。
“對月題詩隨淺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qiū yuè wǔ shǒu
中秋月五首
shī rén zhǎng yǐ yuè wèi xīn, duì yuè tí shī suí qiǎn shēn.
詩人長以月為心,對月題詩隨淺深。
quē cǐ zuò gōu yuán zuò jiàn, bái jiāng rú yù zǐ rú jīn.
缺此作鉤圓作鑒,白將如玉紫如金。
liàn dān dào shì mián mián shǒu, jiàn xìng chán shī liǎo liǎo yín.
練丹道士綿綿守,見性禪師了了吟。
jīn yè shuí jiā shā fēng jǐng, guā tiān gǔ chuī dào héng cān.
今夜誰家殺風景,聒天鼓吹到橫參。
“對月題詩隨淺深”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