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環走兩金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茅檐環走兩金輪”全詩
回首半生無覓處,祗應留得見前身。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懷》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懷》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春夜的枕邊思念之情。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懷》中文譯文:
茅檐圍繞兩輪金,
第二十九番楊柳春。
回首半生尋不見,
只能留下前身的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一個人在春夜的床上思念之感為主題,通過對茅檐、金輪和楊柳等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思和懷念之情。
茅檐圍繞兩輪金,茅檐是房屋的頂部覆蓋物,金輪是裝飾在茅檐上的金屬飾物。這里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所處的環境,暗示了一個朦朧的夜晚。
第二十九番楊柳春,這里的"番"表示次數的意思,意味著已經經歷了二十九個春天。楊柳是春天中常見的景物,它的出現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回首半生尋不見,這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過去生活的回顧和反思。詩人在回首過去的半生時,卻無法找到自己真正的歸宿和尋求的目標。
只能留下前身的痕,這句意味著詩人只能通過留下自己前世的痕跡來尋求安慰和寄托。它傳達了一種無奈和無法改變的心境,也表達了對于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生活的思考和對于時光的感慨,抒發了對于未來的渴望和對于過去的懷念之情。通過描寫春夜的環境和人們對于春天的期待,詩人表達了一種對于生活的獨特感悟和對于人生的思考。
“茅檐環走兩金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chūn èr shí bā yè zhěn shàng yǒu huái
暮春二十八夜枕上有懷
máo yán huán zǒu liǎng jīn lún, èr shí jiǔ fān yáng liǔ chūn.
茅檐環走兩金輪,二十九番楊柳春。
huí shǒu bàn shēng wú mì chù, zhī yīng liú dé jiàn qián shēn.
回首半生無覓處,祗應留得見前身。
“茅檐環走兩金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