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憐失意秋風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憐失意秋風后”全詩
瀟湘帝子何時降,立盡斜陽未肯歸。
閑佩仙瓢到柳汀,柳邊一點酒旗星。
斜陽欲落無人惜,空有煙林作畫屏。
行到籬邊菊已黃,相逢不改舊時香。
自憐失意秋風后,猶為寒花一舉觴。
不須龜筮此生休,死去無心更出頭。
莫說竹籬茅舍事,丹楓一樹正悲秋。
獨步荒山日欲昏,數聲乾葦過游魂。
重崗復澗穿難盡,恍惚隨人月一痕。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感秋》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感秋》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汪莘。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秋天的水清澈無塵,融入了碧藍的虛空中,微風吹來一片枯葉,飛舞飄散。湘江的女兒何時能夠降臨,站在夕陽下,卻還不肯歸去。閑散地佩戴著仙人的酒瓢來到柳汀,柳樹旁邊有一顆孤獨的酒旗星。夕陽斜斜欲落,卻無人愿意留戀,只有煙霧籠罩的林間作為孤獨的畫屏。走到籬笆邊,菊花已經變黃,相逢的人也無法改變往日的芬芳。自憐在失意和秋風之后,仍然為自己舉起一杯寒冷的花酒。無需通過占卜來預知這一生的命運,死去之后沒有心思再度出現。不要談論竹籬茅舍的瑣事,紅葉樹正悲傷地浸染秋天。孤獨地步行在荒山上,日落的時候,數聲干枯的蘆葦沙沙作響,伴隨著游魂的足跡。重重的山崗和蜿蜒的溪澗,走也走不盡,恍惚之間,隨著人們的步伐,只留下一道微弱的痕跡。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色和情感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秋水無塵,碧虛空靈,展現了秋天的寧靜和清新之美。枯葉在風中飛舞,折射出生命的短暫和無常。詩中提到的瀟湘帝子指的是楚懷王的女兒,象征著美好而遙遠的事物,作者渴望這份美好能夠降臨到自己身上。詩中出現的酒旗星、煙林作畫屏等意象,通過獨特的描寫手法,增添了詩詞的浪漫和幻境感。
詩人通過描繪菊花變黃、斜陽欲落等景物,表達了時光流逝和歲月無情的主題。詩中的人物和情感都顯得孤獨而無奈,作者自憐失意,但仍然舉杯祝福自己。詩末的表達更加深刻,作者認為人生無需依賴占卜或命運,死后也無需再次出現,而是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感受秋天的憂傷和美麗。整首詩以秋天為背景,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自憐失意秋風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ǎn qiū
感秋
qiū shuǐ wú chén jìn bì xū, fēng qián yī yè gù fēi fēi.
秋水無塵浸碧虛,風前一葉故飛飛。
xiāo xiāng dì zi hé shí jiàng, lì jǐn xié yáng wèi kěn guī.
瀟湘帝子何時降,立盡斜陽未肯歸。
xián pèi xiān piáo dào liǔ tīng, liǔ biān yì diǎn jiǔ qí xīng.
閑佩仙瓢到柳汀,柳邊一點酒旗星。
xié yáng yù luò wú rén xī, kōng yǒu yān lín zuò huà píng.
斜陽欲落無人惜,空有煙林作畫屏。
xíng dào lí biān jú yǐ huáng, xiāng féng bù gǎi jiù shí xiāng.
行到籬邊菊已黃,相逢不改舊時香。
zì lián shī yì qiū fēng hòu, yóu wèi hán huā yī jǔ shāng.
自憐失意秋風后,猶為寒花一舉觴。
bù xū guī shì cǐ shēng xiū, sǐ qù wú xīn gèng chū tóu.
不須龜筮此生休,死去無心更出頭。
mò shuō zhú lí máo shè shì, dān fēng yī shù zhèng bēi qiū.
莫說竹籬茅舍事,丹楓一樹正悲秋。
dú bù huāng shān rì yù hūn, shù shēng gān wěi guò yóu hún.
獨步荒山日欲昏,數聲乾葦過游魂。
zhòng gǎng fù jiàn chuān nán jǐn, huǎng hū suí rén yuè yī hén.
重崗復澗穿難盡,恍惚隨人月一痕。
“自憐失意秋風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