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上古松巖畔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壇上古松巖畔竹”全詩
壇上古松巖畔竹,切須留伴老僧居。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游南山》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南山》是宋代詩人汪莘的作品,描繪了一幅山水田園的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以及詩意和賞析:
《游南山》
山蹊黃葉從過滿,
石案蒼苔不用除。
壇上古松巖畔竹,
切須留伴老僧居。
詩意:
這首詩以山水田園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寂寥生活的向往。詩中描繪了一幅山谷秋葉黃綠交加的景象,石案上長滿了蒼苔,顯示了長久無人打掃的荒涼之感。壇上有一株古老的松樹,巖石旁邊生長著一叢竹子。詩人希望能與這位老僧一起居住,過一種寧靜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人以山蹊黃葉、蒼苔覆蓋的石案等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山野田園景色的質樸和荒涼。古松和竹子則象征著長壽和純潔,與老僧的居住形成了一種和諧的畫面。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勾勒出山水之美,同時也表達了對隱逸生活、清靜環境的渴望。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詩人對自然景色和寧靜生活的喜愛,以及對精神寄托和內心寧靜的追求。
這首詩詞以其簡約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山谷的寧靜和自然之美,讓讀者在欣賞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與安逸的心境。它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自然、對隱逸生活的向往,體現了他們追求心靈凈化和尋求內心寧靜的精神追求。
“壇上古松巖畔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nán shān
游南山
shān qī huáng yè cóng guò mǎn, shí àn cāng tái bù yòng chú.
山蹊黃葉從過滿,石案蒼苔不用除。
tán shàng gǔ sōng yán pàn zhú, qiè xū liú bàn lǎo sēng jū.
壇上古松巖畔竹,切須留伴老僧居。
“壇上古松巖畔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