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此朱絲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寫此朱絲聲”全詩
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
仆昔頗好學,不與時俗并。
始求為已事,中胡濟物情。
靜與古月俱,動與秋陽行。
先圣此從容,風流被后生。
身世兩相違,淹留竟何成。
一丘聊自適,萬化爭逢迎。
天地露根柢,動植陳性情。
日月顯處妙,鬼神隱中明。
老佛既恍惚,諸子亦縱橫。
興衰雜今古,憂豫難悉平。
時買白玉板,寫此朱絲聲。
似被天公嗔,魑魅出見驚。
秋霜下黃葉,春風自抽萌。
蘭花待春風,深林含芳馨。
屬聞賢別駕,古學兼韶韺。
仍聞吐佳句,氣挾蘇州清。
今朝別柴扉,匪敢投公卿。
臭味略相似,長松與茯苓。
分類:
作者簡介(汪莘)
汪莘(1155~1227)南宋詩人。字叔耕,號柳塘,休寧(今屬安徽)人,布衣。隱居黃山,研究《周易》,旁及釋、老。宋寧宗嘉定年間,他曾三次上書朝廷,陳述天變、人事、民窮、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師布陣的方法,沒有得到答復。徐誼知建康時,想把他作為遁世隱士向朝廷薦舉,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號方壺居士,與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壺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壺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訪湯粹》汪莘 翻譯、賞析和詩意
儒學失去根本,對用一枝鳴。
我過去很喜歡學習,不與時俗都。
開始尋求為自己工作,中胡濟人心。
靜與古代月亮都,動和秋陽行。
先圣這樣從容,風流被年輕。
身世兩相違,滯留最終會成功。
一丘聊自適,萬物爭歡迎。
天地露基礎,動植物陳性情。
日月顯處妙,鬼神隱中第二。
老佛已經恍惚,孩子們也縱橫。
興衰雜古今,憂豫難以全部平定。
時買白玉板,寫這朱絲聲。
似乎被天公嗔,妖怪出現驚慌。
秋霜下黃葉,春風自抽萌芽。
蘭花等待春風,深林含芳馨。
屬聽說賢別駕,古學兼韶韺。
仍舊吐佳句,氣挾蘇州清。
今朝別柴門,沒有敢把公卿。
氣味大致相似,長松與茯苓。
* 此部分翻譯來自Baidu,僅供參考
“寫此朱絲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tāng cuì
訪湯粹
wén zhě dào zhī qì, shī zhě wén zhī jīng.
文者道之器,詩者文之精。
shì rú shī běn yuán, wèi yǐ yī zhī míng.
世儒失本原,謂以一枝鳴。
pū xī pō hào xué, bù yǔ shí sú bìng.
仆昔頗好學,不與時俗并。
shǐ qiú wèi yǐ shì, zhōng hú jì wù qíng.
始求為已事,中胡濟物情。
jìng yǔ gǔ yuè jù, dòng yǔ qiū yáng xíng.
靜與古月俱,動與秋陽行。
xiān shèng cǐ cóng róng, fēng liú bèi hòu shēng.
先圣此從容,風流被后生。
shēn shì liǎng xiāng wéi, yān liú jìng hé chéng.
身世兩相違,淹留竟何成。
yī qiū liáo zì shì, wàn huà zhēng féng yíng.
一丘聊自適,萬化爭逢迎。
tiān dì lù gēn dǐ, dòng zhí chén xìng qíng.
天地露根柢,動植陳性情。
rì yuè xiǎn chù miào, guǐ shén yǐn zhōng míng.
日月顯處妙,鬼神隱中明。
lǎo fó jì huǎng hū, zhū zǐ yì zòng héng.
老佛既恍惚,諸子亦縱橫。
xīng shuāi zá jīn gǔ, yōu yù nán xī píng.
興衰雜今古,憂豫難悉平。
shí mǎi bái yù bǎn, xiě cǐ zhū sī shēng.
時買白玉板,寫此朱絲聲。
shì bèi tiān gōng chēn, chī mèi chū jiàn jīng.
似被天公嗔,魑魅出見驚。
qiū shuāng xià huáng yè, chūn fēng zì chōu méng.
秋霜下黃葉,春風自抽萌。
lán huā dài chūn fēng, shēn lín hán fāng xīn.
蘭花待春風,深林含芳馨。
shǔ wén xián bié jià, gǔ xué jiān sháo yīng.
屬聞賢別駕,古學兼韶韺。
réng wén tǔ jiā jù, qì xié sū zhōu qīng.
仍聞吐佳句,氣挾蘇州清。
jīn zhāo bié chái fēi, fěi gǎn tóu gōng qīng.
今朝別柴扉,匪敢投公卿。
chòu wèi lüè xiāng sì, cháng sōng yǔ fú líng.
臭味略相似,長松與茯苓。
“寫此朱絲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